曾经,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有自然常识、头脑灵活的小伙伴立即会想到,北极熊生活在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地理位置相差几万公里,北极熊当然吃不到企鹅喽~

然而,事实上,在多年前北极还是有企鹅的。这种已灭绝的动物现在被称为大海雀(Pinguinusimpennis),长得与南极企鹅几乎一样,饮食结构、形态等等,都极其相似。并且,企鹅英文名字Penguin最早属于大海雀。早在多年前,欧洲的早期航海家们在北极附近的一些岛屿上,发现了这种从后面看去是黑色,从前面看去是白色的大鸟,这鸟有两只小小的、不会飞的翅膀,身高将近1米,长得很胖,走路的时候一摇一摆,人们把这种动物称作Penguin,取义于拉丁文“胖子”,这个名字在它的拉丁文学名Pinguinusimpennis中还有所保留。

海雀和企鹅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它们的外貌相似,是一种典型的趋同进化

后来,航海家们又来到了南极海的一些岛屿,居然又看到了“他们所熟悉的北极胖子”,以为这种动物分布在地球的两端,也称其为“Penguin”(企鹅)。其实,这两种鸟一丁点儿亲缘关系也没有。可就在人们在南极欢呼着发现“企鹅”的时候,北极的这种同名鸟类却迎来了它们的灾难,年初夏该鸟灭绝。自此,Penguin的名字正式让给在南极后发现的这种“企鹅”。最早被称为Penguin的已灭绝的北极胖鸟,后来被称作大海雀(greatauk)。

大家会问,大海雀是如何灭绝的呢?这是一个残忍的故事。大海雀曾经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地区,范围南至西班牙北部,北达加拿大、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挪威、爱尔兰和英国。由于肉质鲜美,没有利爪尖齿,不擅反抗,早在公元5世纪,土著人就开始宰杀大海雀,好在土著人按需捕杀,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到了大航海时代,正式拉开了大海雀悲惨命运的序幕。

首先是一些船队试图从北极打通西北航线找到通往亚洲最近的航路,水手们在路过北大西洋时,由于食物短缺,顺路就会捕捉一些大海雀作为食物。随后是纽芬兰渔场的开发,海量的渔船蜂拥前往渔场,渔民们也会以大海雀为食。

祸不单行,除了好吃之外,人们还看上了大海雀的羽绒,因为身上的羽毛保温性能强、适合制作羽绒被服。许多大海雀被捉到之后,直接活活扔到热锅里烫死,拔下毛运回欧洲做枕头或者女士的毛帽子,肉和蛋就会被当做美味吃掉。更残忍的是大海雀这种脂肪层很厚的海鸟还被人类直接用作了烧火取暖的燃料。

大海雀被欧洲探险者杀害的历史图片

到了19世纪初期,大海雀已经所剩无几了。年7月3日,最后一对儿大海雀在孵蛋期间被杀害。讽刺的是,这对大海雀被杀害的原因,是因为当时许多博物馆出高价求购大海雀标本,用来向公众宣传保护大海雀的意义。

目前世界上仅存75枚大海雀皮毛和75枚的大海雀蛋被存放在各地的博物馆中,另有上千根大海雀的骨骼存世,但仅有寥寥数具完整骨架。

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大海雀标本(皮毛、骨骼、蛋)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问的那个问题:“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我们还会信誓旦旦的说:“因为企鹅生活在南极”。人类是一种健忘的动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wxtz/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