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三年记
今早收到HR助手推送的消息,才惊觉自己入职腾讯已经三年了。 三年,能上个初中或者高中了。初中和高中我有个外号叫学习机器,就下课或者中午都在埋头写作业的那种笨鸟先飞的学生。不管学习方法是否正确,都是汲取知识和心无旁骛吸收知识的三年。腾讯于我而言,也是一所学校,在这里学习成长了许多,要感谢的人太多。并且我觉得我还能再留级三年~应了那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 有人说,母校就是那种自己怎么骂都可以,别人不能说一句不好的地方。 但是——我怎么会这么狭隘嘻嘻,腾讯的氛围以开放著称,无论是当年3Q大战在聚光灯下的自我审视,还是前段时间关于腾讯是否有梦想的大讨论。 放心,可以在我面前抱怨腾讯视频各种分级会员花样、腾讯游戏多么氪金、腾讯广告竟然给未婚的你推送早教广告... 有些时候我不一定会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始终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况且,我们相互之间或者在公司内部论坛上也会各种提建(tu)议(cao)的! 取名为,颇有点德龄在清宫慈禧太后旁生活的记录但朝代变了,不是君主专政,更不是垂帘听政了哈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 人们在回忆过去时,倾向于保留积极记忆。所以这里只记录我在腾讯这三年开心的事情,并附上当年3个月试用期满的试用期总结,三年过后回头看看很是感慨。在腾讯的三年,也是我来深圳的三年,刚来深圳一个朋友也没有。在腾讯我收获到了最真、最好的好朋友们。不多,但是都是可以讲心事、互相鼓励、希望对方好、深夜可以彼此oncall的朋友。 一直都觉得我的领导缘很好,工作四年,第一年在美国,印度领导Veera是那种你晚上6点不下班就找你谈话是否最近的工作压力太大的领导。来腾讯,在IEG,glock真是手把手、事无巨细的人生导师,现在在CDG,虽然我平时怼天怼地怼yipeng,但是yipeng真的是一个劳动模范+好领导,说太多有溜须拍马之嫌,不多说啦~ 在IEG的时候,虽然我不喜欢玩游戏,但是还是和部门的小伙伴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平时喜欢""深访""这种调研方式,还被戏谑是的主持人。来CDG,转型做了产品策划,接触到了开发、设计、测试、运维、数据、商务等等各种职位和角色,大开眼界的同时和同事特别是程序员相处的特别开心。Longliveengineers!~ 在这里我接触到了公司的游戏和广告业务,从M市场通道的战略研究转型到了P产品通道的产品策划再转型到了产品运营。从互娱的市场与用户研究中心内部转岗到国际业务部做广告。也升级到了高级产品经理,完成了职业的转型。(注:腾讯职级3以上就会在职位前面加一个""高级”,实际并不是经理的职位,晋级答辩的主要动力就是为了虚荣心—名字前面有个高级感觉酷酷的)我觉得任何两个工作之间其实可以找到联系,比如共同的技能要求以及职位之间可以带来的可转化技能,比如我在前面工作积累的数据分析、市场研究技能都在产品岗可以用到,所以我其实鼓励大家年轻多尝试各种不同的职能,因为你可以拥有不一样的视角。而人权其一生,不就是在追求角色自由吗?角色自由了,财富也自由了。 以前在母校南大的时候(此处常应有发问:南京什么大学?哈哈)特别喜欢去听各种讲座和选修课。印象深的是变态心理学、西方音乐史、中国书画史..还有一个老师记得叫李永刚把政治学讲的特别有意思。还记得当年在大礼堂见证了后来火遍全国的诞生。腾讯最像母校的一点,就是有很多学习和扩展视野的机会,线上有内部的腾讯在线课堂、KM论坛,线下有名师大讲堂、TedxTencent等等,前段时间还去了龙泉寺的方丈讲座。内容很广,总有一款你会喜欢~ 腾讯三年,感觉自己终于毕业了。接下来?甩着大绳往前冲呗 一天很长,3个月很短 -写在转正申请前 英文中有一句话“daysarelongbutdecadesareshort”,粗译为人生苦短而时日苦长,愈发认同。日日碌碌不知有为,回头望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感叹时不我待,恰好在教师节这一天总结以下自己的工作,顺道感谢导师和同事们或当面或潜移默化的帮助。 收获 心态调整,进一步海阔天空 有人戏谑科兴科学园是深圳加班最晚的大楼,其中尤以C栋腾讯游戏楼为甚。虽说已经做好了加班的准备,但是还是忍不住在入职第一天和组里的同学们一起吃饭的时候问到这个问题,当时我记得大家会心一笑。到后来乐问精选上频频被加班等问题刷屏,对于公司是否鼓励加班,Tony是这样说的“优秀团队的魅力来自全体成员对共同目标的深度认同,和来自内心的凝聚力。不同的团队可以有各自的风格,可以有各自的相处磨合之道。这和长时间加班不是一回事。” 而现在我的体会是,很大程度上个人拥有对工作时间的管理和决策权,上级在乎的不是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结果的产出。每个人的精力和效率最高效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在刚入职的时候,由于对业务的不熟悉,为了迅速了解公司的业务和项目的背景,加班甚至是必要的。对我来说,在个人的职业发展初级阶段,其实“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个伪命题,工作和生活都是定义自身的两面,谈到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就人为划分的界限。 新进游戏行业,虽然到现在自己还是一知半解。但我想知识是不断积累的,一开始很多事情要求的,是提出问题、培养兴趣,这段积累期也是给后面难免遇到的焦虑、困难、疲惫建立心理生理上的准备。庆幸的是,由于行业的亲民属性和互联网的开放性,身边有太多可以学习的资源,使得入门并没有那么难,想想自己如果入了造船或者什么核能工厂,现在真是太幸运! 清楚学习资源,世事洞察皆文章 在腾讯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开放分享的精神和方法论的深耕细作。在这个有人所谓中国最大最俗的互联网公司里有着非常不俗的培训体系和学习资源。上至公司BG下至部门中心内部的培训因材施教,可爱的给培训计划起了不同的名字,功夫企鹅计划、帝企鹅计划,雏鹰计划。我想这就是平台之美吧。也感谢导师在入职初的培养计划里就总结了一份详整的手游资讯和行业报告的来源和评价信息。 对身边的资源总结如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bhjb/3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帝企鹅领养指南
- 下一篇文章: 了解企鹅,从这十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