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飞翔在水中的鸟企鹅
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鸟类,属于企鹅目企鹅科,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多数分布在南极地区。它全身羽毛密布,皮下脂肪厚达2-3厘米,这种特殊的保温构造,使它在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企鹅是鸟类, 不要笑,真是这样。 直到现在我和朋友们聊天,说道企鹅是鸟类时,他们大多会表现出各种质疑。 对于企鹅敦实的身材,人们往往误认为它们没有脖子,其实企鹅不仅有脖子而且还很长。 还有一点误解就是企鹅只生活寒冷的南极,真实情况不是这样,它们在温带和热带都有分布,加岛环企鹅就是一种赤道区企鹅,是真正的热带企鹅,它们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孤岛上繁殖,当地的气温最高可达40℃。 企鹅跟其他鸟类不同,它们无法飞行,也不像其他不擅于飞行的走禽(如鸡、鸵鸟),因为身体肥胖而不擅于奔跑。 “奔跑”的企鹅 奔跑的鸵鸟 但企鹅的趾间有蹼,翅膀也演化至桨状。这样的身体结构让企鹅成为善泳的鸟类。 陆地上的企鹅不是直立着就是步行, 由于身型肥胖、腿短, 它们走路时显得笨拙。 在冰天雪地下,若被天敌追时,它们通常会以腹部贴上冰地上,并用双脚推动快速逃走。 目前已知世界上现存 企鹅共有18种 它们是: 皇帝企鹅 Aptenodytesforsteri 皇帝企鹅,又称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皇帝企鹅身高可达-厘米,体重可达46公斤。在皇帝企鹅发现之前,有一种企鹅被认为是最大的企鹅,取名为国王企鹅。后来,在南极大陆沿海皇帝企鹅被发现,由于它比国王企鹅还高一头,因此给它取名为皇帝企鹅。 皇帝企鹅颈部为淡黄色,耳部的羽毛为鲜黄橘色,腹部为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橘色。 帝企鹅是群居性动物,饮食和居住都由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每当恶劣的气候来临,它们会挤在一起,防风御寒,以获得最大的保护。皇帝企鹅是潜得最深的企鹅。它们能潜到米深的水中觅食,捕食小鱼、磷虾等,并在水面下停留20分钟。 皇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越冬并繁殖的鸟类,在南极洲几乎完全在南纬66°S和77°S之间分布。并在距海岸线18公里的冰层上繁殖。据估计,年总数量约为30万对成年鸟。 皇帝企鹅分布图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获取皇帝企鹅身上的油脂,曾有大量皇帝企鹅遭到人类屠杀,其数量不断下减,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于受公众舆论强烈谴责,这种野蛮的屠杀才被迫停止。至年南极条约协商国制订《保护南极动植物区系议定措施》之后,皇帝企鹅及其他许多南极物种已受到普遍的保护。 国王企鹅 Aptenodytespatagonicus 国王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物种,成年国王企鹅高90-厘米,重11-15公斤,仅小于皇帝企鹅。 主要差异是身材比帝企鹅“苗条”些,它们的嘴巴细长,头上、喙、脖子呈鲜艳的橘色,且脖子下的橘色羽毛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积较大。脖子下方的红色羽毛更为鲜艳,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积较大,是企鹅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国王企鹅主要捕食小鱼和鱿鱼,也捕食磷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鱼类占它们食物总量的80%左右。国王企鹅虽然步行笨拙,但遇到敌害时可将腹部贴于地面,以双翅快速滑雪,后肢蹬行,速度很快。 国王企鹅在南极洲北部,以及火地岛,福克兰群岛以及该地区其他温带岛屿的亚南极岛屿45°S至55°S之间繁殖。 它们在荒野地上繁殖,每次产卵一枚,大小为7×10厘米左右,重多克,孵化期约为54天。 对国王企鹅目前没有针对性的保护活动。但对国王企鹅栖息地的人为干扰正在增加,不排除引入的外来物种和疾病对其种群的威胁性。 国王企鹅与皇帝企鹅 的区别 巴布亚企鹅 Pygoscelispapua 巴布亚企鹅,是继皇帝企鹅和国王企鹅之后体型第三大的企鹅物种,身高73-85厘米。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头顶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条纹。 它们是企鹅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时速可达36公里。但潜水时间通常仅持续0.5-1.5分钟,很少有超过2分钟,而且有85%潜水不足20米。 巴布亚企鹅通常在近海较浅处觅食,主要食物为鱼和南极磷虾,特别是后者,是巴布亚企鹅的首选猎物。 它们一次通常会生2颗蛋,双亲会轮流孵蛋,每天更替工作。幼企鹅会在34至36天后孵出。 很多南极地区的岛屿都是巴布亚企鹅的繁殖地。最主要的几个巴布亚企鹅族群均在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和凯尔盖朗群岛;也有一些巴布亚企鹅在麦夸里岛、赫德岛(HeardIslands)、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繁殖。 阿德利企鹅 Pygoscelisadeliae 阿德利企鹅,又译阿黛利企鹅,为南极海岸及其附近岛屿一种常见企鹅。在企鹅家族中属中、小型种类,高度72-76厘米。眼圈为白色,羽毛由黑、白两色组成,它们的头部、背部、尾部、翼背面、下颌为黑色,其余部分均为白色。 阿德利企鹅以各种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为食。它们在哺育幼企鹅的季节期间主要以南极磷虾及鱿鱼为粮。 雌企鹅每次产2枚蛋,由雌企鹅孵蛋,孵蛋期为两个来月,通常只有一只小企鹅成活,小企鹅2个月大即可下水游泳。 阿德利企鹅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南极半岛以及南设得兰群岛、南乔治亚岛等若干座岛屿。 南极企鹅 Pygoscelisantarctica 南极企鹅,因其头部下面有一条黑色的纹带,使它们看上去好像在戴着盔帽一般,故又称颊带企鹅或帽带企鹅,亦因为它们有这些特征,它们成为了最容易被辨认的企鹅之一。 南极企鹅身高68厘米,成年的南极企鹅平均重约4公斤。 南极企鹅的食物包括小型的浅水生活动物、磷虾、小型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的甲壳类动物。它们主要集中在半夜或正午来潜水觅食,而每一次潜下去一直也不会维持多于一分钟,也很少深逾60米。 雌性每次产两只蛋,而孵蛋的工序则会由雄性和雌性轮流进行,幼企鹅会在约35天后孵出。 南极企鹅栖息在南极洲,活动在在南大西洋海域,还有一小部分生活在新西兰南部。 黄眼企鹅 Megadyptesantipodes 黄眼企鹅,平均身高70厘米,重约5-8公斤。它们的头部呈淡黄色,瞳孔呈更淡的黄色,身体呈黑色。它们的颚及喉咙呈黑褐色。眼睛之间有一黄带在头后部连接。 黄眼企鹅约90%的食物都是鱼类,余下的是头足纲。它们一般可以潜至34米的水深处。 黄眼企鹅配偶终身,每次生两个蛋,不过小企鹅的死亡率很高,仅有百分之十五的企鹅活过一岁。 黄眼企鹅分布在新西兰的南岛、斯图尔特岛、奥克兰群岛及坎贝尔岛。 黄眼企鹅是濒危物种,估计只有约只。它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企鹅之一。其主要的威胁是失去栖息地、掠食者的出现及环境变迁。于年11月,在卡特林斯海岸成立了一个保育区域,以保护超过10%的黄眼企鹅数量。 小蓝企鹅 Eudyptulaminor 小蓝企鹅,又名小企鹅、神仙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平均身高43厘米,体重约为1千克。它们有一身蓝色的羽毛,因此被称作小蓝企鹅。(若非在近距离和阳光照耀下观看,很难发觉其蓝色的羽毛。) 小蓝企鹅捕食鱼类、鱿鱼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动物。 小蓝企鹅的繁殖季节在春夏季,一次会生下两个蛋。 它们出没于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的海岸,有人亦曾在智利见过它们的踪迹。小蓝企鹅的数量目前稳定维持在一百万只左右。 斑嘴环企鹅 Spheniscusdemersus 斑嘴环企鹅,又称黑脚企鹅、非洲企鹅,身高68-70厘米,它们的胸部有黑纹及黑点,每一只黑脚企鹅都有个别的斑点,仿佛人类的指纹。 它们吃细小的鱼类,如沙丁鱼、凤尾鱼等、介虫及乌贼,可以从所吃的鱼类中获得水份。 斑嘴环企鹅是唯一于非洲繁殖的企鹅,全年都会繁殖,主要由2月开始。雌鸟每窝会生两蛋,38-42天孵化。 斑嘴环企鹅生活在非洲西南岸的企鹅,在纳米比亚至南非近伊丽莎白港的阿尔哥亚湾的24个岛上都有群族,最大的位于戴尔岛。 洪氏环企鹅 Spheniscushumboldti 洪氏环企鹅,又名洪堡企鹅、秘鲁企鹅、汉波德企鹅,身高约65-70厘米,体重约4公斤。明显的特征是头部呈黑色,有一条白色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下颌基部有一个肉粉红色条纹延伸至眼睛。有一道宽带环绕胸前如围着一条黑色的“围巾”。 人们对洪氏环企鹅的活动范围怎么能延伸到洪堡岩岸的亚热带而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因为从南方来的寒冷海流很适合洪氏环企鹅的体温的需要。这些水域中还含有十分丰富的食物,洪氏环企鹅主要以大群的沙丁鱼、磷虾及乌贼为食。 洪氏环企鹅“一夫一妻”制,每年3月和10月产卵两次,每次产2至3枚卵,夫妻轮流孵卵,60天后小企鹅破壳而出。 洪氏环企鹅分布于南美洲的企鹅,主要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 加岛环企鹅 Spheniscusmendiculus 加岛环企鹅,又名加拉帕戈斯企鹅、科隆企鹅,是所有企鹅中分布最北端的企鹅,也是唯一的一种赤道区企鹅,是真正的热带企鹅,它们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孤岛上繁殖,当地的气温最高可达40℃。 在非常炎热的气温下,它们会像狗一样通过快速的喘气来散发身体的热量或者从身体的末端散失热量(脚,鳍脚或身体的下半部)。当天气太热时,那些没有繁殖的企鹅便不再留在陆地上,而是跳入水中。 加岛环企鹅高度为44-53厘米,重量2-2.7公斤。背部呈黑色,腹部呈白色,并有一些黑色羽毛形成的斑点。一条白条从粉红色的眼睛处延伸到另外一侧,一条并不明显的灰黑色的条纹穿过胸部。 百分之九十的加岛环企鹅住在西科隆群岛的伊莎贝拉岛和费南蒂娜岛上,其余的生活在圣地牙哥、巴托罗梅岛、圣克鲁斯省北部及佛罗里那岛。 麦氏环企鹅 Spheniscusmagellanicus 麦氏环企鹅,又名麦哲伦企鹅,一般身高约70厘米,体重约4公斤。它们的头部主要呈黑色,有一条白色的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 麦氏环企鹅是群居性动物,经常栖息在一些近海的小岛,它们尤其喜爱选择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中坐窝,以躲避鸟类天敌的捕杀。在捕食上它们没有特殊的偏好,捕食鱼、虾和甲壳类动物。 雌企鹅在10月中旬开始产蛋,一般每窝会有两只,前后间隔四天产下,每枚蛋在克左右。孵化期一般为39天至42天。 麦氏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多风暴的、岩石耸立的南美洲南海岸和富克兰群岛(FalklandIslands,即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沿海,也有少量迁入巴西境内。 厚喙角企鹅 Eudyptespachyrhynchus 厚喙角企鹅,又名峡湾企鹅、峡湾冠企鹅、凤冠企鹅和福德兰企鹅。平均身高40-55厘米,头顶拥有黄色的凤冠,脸颊两侧会各有3-6条白色纹路。脸部、背部和尾巴的毛色呈现黑色或蓝灰色,腹部毛色则是白色。 厚喙角企鹅主要食物是头足类(85%,主要是箭鱿鱼),其次是甲壳类动物(13%,主要是磷虾)和鱼类(2%,主要是红鳕鱼和蓝鳕鱼)。 雌性企鹅通常会在巢穴产下1-2颗卵,雌雄企鹅会轮流孵蛋,约经过30-36天,小企鹅就会破壳而出。 厚喙角企鹅主要栖息在南极水域和南部极地岛屿。如新西兰南岛的海岸、菲奥德兰和附近的斯图尔特岛。 直冠角企鹅 Eudyptessclateri 直冠角企鹅,又名竖冠企鹅、翘眉企鹅,身高大约60厘米,有两条尖长的,像刷子一样的黄色冠毛,这种柔软光洁的羽毛使竖冠企鹅在相似的种类中显得很突出。 直冠角企鹅性情友善,主要以磷虾、乌贼,小鱼为食。 直冠角企鹅10月初产卵,所产的第1颗卵比第2颗小很多,会被放弃,雌性共同孵化第2颗卵,孵化期35天左右。 直冠角企鹅繁殖期分布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和坎贝尔群岛,其他时间活动于南极洲海域。 马可罗尼角企鹅 Eudypteschrysolophus 马可罗尼角企鹅,又称长冠企鹅、通心面企鹅,身高约71厘米,头顶部有黄色的较长羽毛,眼睛为红色,腹部、胸部和尾部呈白色,头部和脸颊呈黑色或深灰色,背部呈蓝黑色。 马可罗尼角企鹅拥有很强的潜水本领,主要以磷虾为食,也捕食鱿鱼和小鱼。每到夏季时,成千上万的企鹅会游到南极海中,在布满岩砾的小岛上交配、繁殖。 雌企鹅窝产蛋两枚,第一枚很小,重量只有第二枚的61%-64%,第一枚蛋很不受企鹅夫妇关心,第一枚蛋产下3天后,雌企鹅将产下第二枚蛋,此时企鹅夫妇将对第一枚蛋置之不理,因此第一枚蛋经常会被栖息地的海鸟如贼鸥等吃掉,或者被毁坏。企鹅蛋的孵化期为35-37天。 马可罗尼角企鹅主要分布于南极半岛及亚南极区(紧邻南极圈以北的地区),目前至少集中于50处栖息地存有至少群,包括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三明治群岛,南奥克尼群岛(SouthOrkneyIslands)和南设得兰群岛、布韦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极半岛等地。 马可罗尼角企鹅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企鹅,当前共有万只。 史氏角企鹅 Eudyptesschlegeli 史氏角企鹅,又名皇家企鹅,身高65-76厘米,雄性比雌性大。以磷虾、鱼类和少量鱿鱼为食。 繁殖季节从九月份开始,十月份开始产卵。雌鸟每次产2枚卵,通常只有一只可以完成孵化。 史氏角企鹅分布在亚南极的麦夸里岛和邻近的岛屿上。 冠企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c.com/dqefbfw/1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笑仙撩点啥凶悍獠牙嗜血性格致命毒性
- 下一篇文章: GameFun年末桌游大激赏新年前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