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学走路的孩子越走越困
摘自《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白金版 朝华出版社年1月出版 文 玛利亚·蒙台梭利 编者按:关于过度保护的后果,看看早教先驱蒙台梭利怎么说↓ 案例 有一次,我和一个将近1岁的小男孩结伴到乡下去,由于才刚刚学会走,所以当他走在一条石头路上湿,我不紧想要去抓他的手,但是我强迫自己打消了这一念头,改以口头提醒:“走另外一边!”“这儿有石头!”“这边要小心走!”小男孩非常认真地听着我的提醒,一步一步小心地走路。他不但没有摔倒,反而走的很好。我说一句,他走一步。我轻声地说,他认真地听。对他来说,走路仿佛是天底下最有意义的事情。 学会走路,等于第二次出生 从依靠他人,到自己拥有行动能力,这是怎样的一种跨越?所以说,儿童的第一步意味着对自己的征服——当时仿佛受到一种不可阻拦的力量的推动,让他变得勇敢和对一切无所畏惧,就像一名真正的士兵一样,任何困难都达不倒他。他义无反顾地吵着自己的胜利冲刺。这时,父母对这个不达目的的誓不摆休的孩子所采取的任何阻拦和防范措施,都是一种障碍。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时,即使这个孩子会走路,他们仍然不放心地把孩子放在手推车里。这些家长认为孩子虽然会走路,但还没有耐力走原路,这样家长会不得不放慢脚步。还有的大人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她会按照自己的步伐速度推着孩子去,完全忽视了孩子当时的心理需求。 到了公园的草地上,她才会让孩子走一走,而且会十分小心地注意孩子,生怕他摔倒。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这种行为仅仅是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而已。 许多动物都会本能地去适应比自己幼小的子女的步伐,而不是强迫它们跟上自己。在动物园我们会发现,当一头母象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象群时,大象们就会放慢自己的步伐以适应这头小象的步调,当小象感到疲劳突然停下来时,其他大象也会停下来,耐心地等小象慢慢走来。 然而,这个连动物都能做到的事情,很多大人却不明白。只有少数的一些人,他们真正做到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他们在孩子走路过程中所付出的耐心和关爱,让人为之感动。 看起来是帮助,有时会导致孩子放弃目的 我们知道,1岁半到2岁的孩子除了能走路外,hia能爬斜坡和梯子。他的这种行为与我们成人的目的截然不同。成人走路为了某种明确的目的,会用自己稳健的步伐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可径直地走去。而孩子恰恰相反,他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目的是实现他自身的某种创造性,走的时候,也还没有形成一种节奏。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试图去帮助他,那他也许会放弃自己的步速和他最终的目的地。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好书 同类推荐文章 孩子动手的快乐比美食和玩具更有效 不逃避:父母的逃避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 母子关系升温的秘密 守护家庭的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c.com/dqefbfw/2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南极北极,到可可西里,她将镜头聚焦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