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10月

是秋收的季节

也是大批的螃蟹“出海”的季节。

献身扑向每一个想吃它们的人。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这些

螃蟹背后的“小秘密”

让我们边吃边看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挖洞使稻田缺水,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条围沟,围沟里灌进沸水。夹人虫过来,就此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引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被人畏惧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现今,大部分人吃的都是海蟹,

以梭子蟹居多。

关于梭子蟹,

小编就不多介绍了。

这个在各家餐桌上,

出现频率颇高的螃蟹在今年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就是!看图!

哈哈哈哈让我大笑一会。

要说中国人最爱吃的螃蟹,

非阳澄湖大闸蟹莫属。

每逢十一佳节,

不吃点大闸蟹就觉得仿佛对不起自己一样。

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产于苏州阳澄湖。体大膘肥,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肉质膏腻,十肢矫健。每逢秋天,正是金爪蟹上市的旺季。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想到口水都下来了。

可是

为了夺取螃蟹坚硬外壳下的鲜美肉质

实在是太费劲了

每次想到吃螃蟹都恨不得是这样:

小编找来了吃(拆)螃蟹的正确步骤

要提前注意的是

以下部分不能吃

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俗称蟹眉毛,是蟹的呼吸器官,用来过滤水质的,很脏。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不要吃;

蟹胃:躲在蟹黄里的三角包儿,也有蟹的排泄物。隐藏在蟹盖上的蟹黄堆里,把蟹黄吃掉以后弃之;

蟹心:也叫蟹六角板。呈六角形,藏在蟹腹中间黄膏最厚的地方,是最寒的,一定不能吃。掀开蟹壳,可以看到一层黑色的膜衣,白色片装的蟹心就在黄膏与黑色膜衣之间。

开始动手!

螃蟹:把吃我的方法告诉了你,我都不好意思了

其实在食谱上还有一种蟹,

堪称“吃了我一个,全家不挨饿!”

敢这么夸下海口的,是什么螃蟹?

它叫

巨大拟滨蟹

这样看是不是不够明显?

显不出来有多大?

这样呢?

巨大拟滨蟹又称皇帝蟹,体重是现存蟹类中最重的,可达36公斤;甲宽可达60厘米,足展1.5米,体肥重;甲壳较为坚硬,呈红白色,甲壳扇形;螯足粗壮,钳指黑色。栖息在澳洲附近,澳洲的小伙伴有口福了。

既然说到了皇帝蟹,

就不得不说和它名称十分相近的

帝王蟹

这俩可不是一个品种

如何区分?

看下面。

会区分了吧?

soeasy!

但是!帝王蟹不是蟹!

帝王蟹不是蟹,那它还叫帝王蟹?

没错!帝王蟹正儿八经论起来,其实是甲壳类,也就是说,帝王蟹跟正经的螃蟹算是稍微带着一点亲戚的关系,但绝对不是真正的螃蟹。螃蟹大部分都是四对脚+一对蟹钳,而帝王蟹却只有三对脚+一对蟹钳!

帝王蟹它们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由于它们的体型巨大及肉质美味,很多物种都被广泛捕捉来作为食物。这种深海蟹类,生存深度达米之深,生存水温在2-5℃,能够生存的最低水温是1.4℃。

正因帝王蟹如此苛刻的生活环境,

也使得捕捞帝王蟹变成了

“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

最危险的职业:阿拉斯加捕蟹人

在捕蟹季节,捕蟹人往往一天要工作21个小时,有时甚至是连轴转.极度的疲劳加上寒冷的气候,使渔民们的反应逐渐变得迟钝,在颠簸打滑的甲板上开始站立不稳,许多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凶猛的巨浪卷入海中,溺水身亡。

渔民们在付出艰辛和经历风险的同时,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在捕蟹季节,平均每艘捕蟹船可以捕获大约20吨的螃蟹.年,阿拉斯加的渔船共捕获了吨蟹,价值万美元.这意味着在一艘满载而归的渔船上5天之内,每位渔民便可赚到2万美元~10万美元.

面对如此丰厚的待遇,

小编只心理有一个疑问:

年9月,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米的一处泥床盆地,科学家发现超过万只巨型帝王蟹。科学家称,这种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出现,可能是南极海域一场生态浩劫的最初迹象。

对生活海水温度如此挑剔的帝王蟹,却因全球变暖而蔓延到南极洲,也实属遗憾。

即便帝王蟹如此泛滥,却也无法捕捞。

为何?

因为我国加入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全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fbfw/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