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唐太宗李世民历来被认为是明君的代表人物,笼罩着大唐盛世的光环。然而在这光环里有隐藏的另一面却令人震惊?

NO.1

官方史书把与李世民竞争皇位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则被描述为嫉贤妒能、道德败坏的平平之辈,甚至还讥讽他们跟自己父亲的妃嫔们有不正当关系。

事实上李世民自己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反而更加恶劣,至少更加明显;比如,他抢了自己弟弟的和族人的老婆。并且,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上来看,李建成绝非平庸之辈,很多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物,比如忠诚于他的魏征、王珪等,后来都成为贞观朝的重要大臣。如果李建成真的是个不堪的人物,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不管如何,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生的政变,把李世民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李世民用残酷的手段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子侄,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诛杀。

唐太宗李世民通过自己的成功的范例为后来的皇子们树立了个榜样。他的后来者们不仅没有人指责太宗得天下的手段毒辣,还全都仰慕太宗是一个逆袭的成功者。认为只有夺嫡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都希望自己成为太宗第二,竞相用“宫廷革命”的方式夺取皇位。唐朝从太宗到肃宗,长达一百多年中,皇位几乎没有在和平之中传承过,毎一次的皇位继承都躲不过竞争、阴谋和屠杀的魔咒。立下的储君也无一能顺利继承皇位,不是被废便是被杀,如隐太子建成、恒山王承乾、燕王忠、孝敬皇帝弘、懿德太子重润、节愍太子重俊。反而最后真正继承大统的,都是依靠“宫廷革命”上位的,如太宗、中宗、睿宗、玄宗、肃宗等。

到了太宗的晚年,李世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魏王李泰完全仿效他秦王时的作风,企图挑战太子李承乾的地位,最终酿成贞观政局的巨大变动。导致最为强势的太子李承乾被杀、魏王李泰被废,皇位落入了本来毫无希望的李治手中。李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又将李唐的江山送给到了武则天,李唐王朝经过三代就开始衰落,皇位落入异姓之手。历史的因果循环,通过人性的表现,生动地展现到了世人面前。

NO.2

官方史书将李渊描述为一个平庸的人,而将建立李唐的功劳大部分都归在李世民的名下,其实,这也是经过精心编造的故事。很多重要的情节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李世民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

唐高祖李渊的一个幕僚在私人日记中记载了一些和官方史书不一样的情况,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到李唐建立过程中的真实情形。

根据记载,一开始策划起兵的就是李渊本人,带领军队攻占隋朝首都大兴城(也就是长安城)的也是李渊自己。

日记中,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导和智慧满满的战略家。因为李渊是唐国公,被派到传说中唐尧的故地太原任留守时,他的爵衔与职务的巧合使他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他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记载中还提到民谣《桃李子歌》及关于“李氏将兴”的谶言,李渊的反应是:“吾当一举千里,以符冥谶!”

而在记载中,李世民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甚至比起他的哥哥李建成来说,也并不突出。最先进入大兴城的,是李建成。

关于唐高祖和太宗玄武门政变后关系如何,仅有一丝记载。唐高祖李渊在李世民政变之后,就退隐成为了太上皇。公元年,监察御史马周上谏书,指责太宗不去探望自己的父亲,并且把年迈的高祖迁到条件似乎不是很好的大安宫居住。马周还指责太宗在炎热的夏天自己去避暑,对高祖却不管不顾。

更有讽刺意思的是,太宗李世民为父亲修建的陵墓,明显地小于他为自己和妻子长孙皇后修建的陵墓。

一代君王虽在官方史书上做足了文章,闪耀着光芒,但隐藏的真实的一面总会在蛛丝马迹中一点点显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fzfs/1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