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比较庸俗的家长,我盼望我的宝宝是聪明的,这样在上学的路上就能走得顺利,我也能少操心,没准还能一不小心就走上了学霸之路。

其实想要判断宝宝聪不聪明,不用真等到他上学!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宝宝岁前具备这些特征,上学后多半很聪明!看看你家娃占几个。

一、爱啃东西

撒贝宁在《你好,生活》中吐槽妻子李白放任孩子啃拖鞋,但其实放任是对的。意大利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口的敏感期的概念,说宝宝会用嘴品尝这个世界的同时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阶段如果宝宝啃得东西越多,获得的外部信息就越多,大脑内的神经元连接就会建立的越多,孩子长大以后就越聪明。所以说爱啃东西的宝宝上学后多半很聪明!

二、爱搞破坏

别看岁前的宝宝长得不大,破坏力可不小。喜欢撕纸、扔东西破坏力极强,父母们别心疼那点儿东西,该高兴孩子大脑发育得很不错。

孩子最初是用嘴去探索这个世界,之后手部精细动作越来越多。出现了撕、抓、扔、拉等等复杂的动作,其实就是大脑发育好的表现。

而孩子在不停地撕纸、扔东西的过程,让自己的手眼配合度、手部精细动作、大脑对手部的控制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升。这种搞破坏的事越多,说明宝宝越聪明,大脑发育越好。

三、怕生人

有些宝宝非常害怕生人,其实怕生是社会性发展的一个表现!宝宝之所以怕生,是因为他的感知力和辨别力以及记忆力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程度。

而一个宝宝特别怕生就证明这些能力发展的提前,或者是发展得特别好,害怕被别人骗走了,所以才会有非常严重的哭闹,所以说怕生的宝宝更聪明。

如何让宝宝的大脑发展的更好呢?

孩子的智力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另一部分源自于后天的教育。诺贝尔经济学家曾经就提出过一个结论:早教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所以三岁前的早期家庭教育,父母一定要抓住。因为大脑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发展最快,你明显看到孩子的小脑袋瓜长到和成人的脑袋差不多大。

这只是表象,重要的是大脑神经元连接建立的速度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之后速度会随着年龄递增。而神经元连接的数量越高,智商越高!

所以家长要抓住这个阶段,帮助宝宝建立更多的神经元连接。这就需要宝宝给孩子提供外部刺激,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感官刺激越多,宝宝越聪明。我们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益智玩具,比如折纸。

它能锻炼孩子的手指协调性,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这款玩具的可塑性比较高,孩子在折纸的过程中也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我最近遇到了这么一款纸玩具,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折纸界的爱马仕",别说是孩子,连我都着了迷!

中村开己,是日本立体纸艺作家,他执着于创作只有通过纸张才能展示的魔法纸机关,想要做出"真正值得玩的折纸"。

于是,他做到了,他打破快乐传统纸艺手工模式,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用指尖赋予纸张"生命力",让纸玩具能翻跟头、会跳跃,会咬人、还会变脸……

看似平淡无奇的纸片,组成后与普通纸模并无两样,但其实暗藏玄机,神奇的纸机关,让普通的纸变成神奇又好玩的快乐源泉。

它们好似被施以了"魔法",个个都可以"活"起来

被劈开的桃太郎,能稳稳接住纸刀。

后背暗藏机关的帝企鹅,只要在桌面向后滑动一下,一触即发竟然可以自己站起来。

转动南瓜外壳上的小骷髅头,南瓜就会一分为二,里面的小精灵们纷纷跳起了舞。

酷萌可爱的穿山甲,一碰就能缩成了一团。

以上所有有趣的折纸作品都收录在中村开己的《惊掉下巴·动态纸玩具》中,一共能制作18个拥有不同折叠机关的动态纸玩具,其中还附带必要的制作工作,制作教学视频。

企鹅爆弹,平面的纸壳,随手一丢,立马惊喜弹起

呆萌小鸡,破壳而出

这些折纸玩具中还涉及很多炫酷的"机关",比如利用硬币作为配重等,留下了让孩子自主探究的空间。

有趣的折纸设计还给小朋友的业余时光带来有趣的色彩,精巧的机关设置引导着孩子去主动思考背后的原理。

灰姑娘的南瓜马车

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孩子进行了科学启蒙,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这套纸玩具跟普通的折纸作品相比,能带给我们更独特的成就感和游戏体验感。更重要的是这套玩具书现在仅仅只要19元,5-99岁的大小朋友都可以玩,不管是送人孩子自用都非常赞。

让孩子站在艺术大师的肩膀上,突破常规思维,撬动想象力,玩出创造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fzfs/1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