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腾芳

本文经广州国际纪录片节(ID:GZDOC_Offcial)授权转载

迪士尼动物三部曲末章《我们诞生在中国》,8月12日将和观众见面。虽未上映,但已引起巨大期待。

国内媒体和观众都将之定位为“剧情/纪录片”。

豆瓣介绍

腾讯报道

今天,陆川在接受采访时却声明“《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慢着!你年明明说过“它是纪录片,但也有剧情,只是这个剧情不是人为设计的,我们只能在现场等待,也不能指导野生动物如何表演。”(《长江日报》)

怎么现在就急着和纪录片撇清关系了呢?

不是纪录片的理由?

据《扬子晚报》8月4日的报道,“之所以再三说明这不是动物纪录片,而是剧情电影,是因为它是有剧本的。”陆川特地解释说,前方拍摄队伍基本上每两三天送回一次素材,陆川则需要根据素材的情况不断进行创作并调整剧本。

正式海报

纪录片就不能有剧本吗?《舌尖上的中国》的制片人曾做过一场讲座,名字就叫《编剧在纪录片制作中的六种修炼》。他提到,《大峡谷》、《黄石公园》的编剧凯斯·梅林曾表示,美国纪录片的编剧就是按一个剧情片编剧的工作来做的。

凯斯·梅林写一个船夫,在没有去采访没有找到这个人之前,已经先把这个人物设定写得很详细,包括他采访要说什么话都写出来了。然后在拍摄的时候他就按剧本上的人物设定去找这个人,找到一个差不多的人,采访中就按他想要的去诱导这个人把台词说出来。

与陆川合作的迪士尼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又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

关于纪录片和剧情片的区别,知乎上一位网友说的很好:“没有人会为日复一日的索然无味的生活而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痛哭流涕,即便自己的生活比最真实的纪录片还要真实。”同样的道理,观众也不会被动物的吃喝拉撒触动,所以动物题材纪录片的剪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陆川从实地拍摄的素材中进行后期筛选,通过剪辑串联出剧情,为什么就不是纪录片了呢?

陆川曾说“《我们诞生在中国》是自然片,介于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国外的《帝企鹅日记》、《海洋》都是其中的佼佼之作。

但国内还是普遍将这两部电影定义为纪录片,多年来也不曾有专家科普指正,为什么现在要特意和纪录片区分开来呢?

为什么要撇清关系?

说到纪录片,许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高冷”,导演“有情怀”,然而没有市场,曲高和寡,票房堪忧。这一定不是迪士尼或陆川希望看到的,何况历时三年,投资巨大,还请来周迅这种大咖做配音和旁白。

国外的宣传重点是“环保”,并计划于明年4月22日在全球上映。可是国内是暑期档,重点也就自然放在了“亲情,成长,感动”。

该片制作人罗伊·康利表示:“家庭是能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的主题,像《小鹿斑比》和《狮子王》这些感情丰富的电影,对家庭关系细致入微的描写非常吸引人。这些故事中总有一些能深深触动观众的元素。”

陆川也讲述自身经历打亲情牌:一开始剪辑大熊猫丫丫一家时不太有感觉,因为展现的是平淡温馨的母爱。儿子出生后,和老婆







































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四川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wxtz/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