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本文作者丘宇璐是Dreamers电影评论授权作者,授权Dreamers电影评论刊发本文。

在抗战影片《我不是王毛》中,由王大治饰演的狗剩是从小失去双亲被捡来的孤儿,被王氏夫妇收养认作干儿子,随后被送往少林寺,但师傅只是让其挑了十年的水,练就了力大无穷的右手,因为自幼就喜欢青梅竹马的王氏之女杏儿,便从少林寺回到林河,当时正逢抗战时期,王大爷为保护痴呆幼子王毛让狗剩顶替从军,并允诺曾经对狗剩说过盖三间瓦房就能娶杏儿的事算数,于是狗剩踏上了征途。他阴差阳错的发现从军、逃跑可以领取从军津贴和抚恤金双重不义之财的生财之道,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卖命之路。

1.普通话语境中的河南方言

在视听语言中,带有河南口音的人声成了这部影片中的亮点之一。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可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开始推广普通话。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在《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中,所有人物无一不使用河南方言,有着浓厚的河南地域气息和文化气息,对于表达人物情感,传递人物思想,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影片开头,王毛误以为回到家的狗剩是偷窥狂而暴打狗剩一顿,干娘会对王毛说“你弄啥咧”对离家十年好久不见的狗剩说“长恁高了”还有影片中出现的其他“瞅瞅”、“中”、“憨瓜”、“信球”和“鳖孙”等。河南方言的运用,不仅不会让观众对《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产生排斥和反感,相反,让严肃的抗战影片变成了抗战喜剧,河南方言的加入无疑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点,幽默的表达方式和具有新鲜感的方言电影给观众带来惊奇和欣喜,这更受观众欢迎。此外,河南方言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电影镜头也是对准了像狗剩这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和底层群众的酸甜苦辣。相比于普通话,河南方言在此部影片中让小人物更加生动、亲近、自然、朴实和贴近生活。

从反映中国抗战题材的影片来说,历来表现的抗战英雄都是高大全的共产党员,而在河南方言电影《我不是王毛》中,以全新的视角,以普通百姓的诉说角度,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将当时普通民众的抗日斗争耳目一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鬼子来了》体现的则是唐山方言。

2.彩色电影时代中的黑白光影

虽然当彩色3D电影时代全面来临以后,黑白2D电影俨然成为了非主流,但是黑白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段,依旧有许多导演对其情有独钟并合理运用。近年来,黑白电影在国内外影坛中再次萌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从《辛德勒的名单》到《鬼子来了》再到《南京!南京!》,这些彩色电影时代的黑白影像散发着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黑白影像中加入彩色元素,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中心和色彩构图,并将事物符号化,给予深刻的寓意。如《我不是王毛》中的小风车。影片大量运用白色调和浅灰色调很好的营造出了轻松惬意的气氛。这也是《我不是王毛》作为黑白电影也能成为喜剧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风车出现的场景都有着大量明快的白色,白色代表纯洁,能营造出纯洁高尚梦幻般的理想意境,给人以最大的联想空间,营造出天堂般的美妙场景。即使狗剩处在“黑色”的战争中,他仍然向往着“白色”的美好生活。恐怖哀伤的黑色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给人感觉昏暗、压抑和阴暗的感觉而对于王大举这样的村民,当听说征兵时,他让作为养子的狗剩而非亲生儿子去当兵,并说了一句这正是让他报恩的时候这一画面时则有比较多的灰色,这体现出了人性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特别是在面对自身利益时,人性是复杂中庸的灰色。灰色调的范围越大,影片注重人性和情感的发挥也就越丰富。

影片结尾出现了彩色,表现出狗剩生命结束时的升华,以他为代表的抗战军人自己度过了黑暗和彷徨的历史,是他们用战争赢得了我们观众的和平年代,他们度过了黑白的一生,却让中华儿女的我们过上了五彩缤纷的生活,更好的表现出了影片的人道主义精神。黑白滤镜还能减少《我不是王毛》这一抗战电影中的血腥暴力因素对观众的冲击,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战争的残忍转移到“珍惜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就是感恩英勇献身的战士”这一人文关怀层面上。

在黑白影像中加入彩色元素还能突出彩色元素的含义,表现多种深层含义。如《辛德拉的名单》残酷的黑白战争场面中,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一点红不仅是整部影片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导演对希望、对生命最好的色彩解读。而这,也使得《辛德拉的名单》成为国际影评界一致赞誉其为“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而黑白影像中的“红衣女孩”也成了电影艺术上永恒的经典之笔。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也让国内许多观众震撼。黑白影像粗糙的颗粒,晃动的画面,真实营造出抗日战争时期北方一个普通农村发生的一切。影片结尾处马三滚动的头颅前面幻化出的彩色世界和耀眼的红色深刻地表达了导演对生存本身的绝望。而陆川导演面对观众对《南京!南京!》黑白影像的质疑,他却回复道“南京在我脑海中是黑白的印象,是黑白的瓦砾的废墟的海洋,我没想过彩色是怎样的,我不知道彩色该怎么拍,对我来说只要黑白的那个世界才是那部电影”。

3.抗战喜剧中的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是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来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创造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

在《我不是王毛》中,有一个狗剩对着大树撒尿的场景。对着树撒尿,这正是狗的特性,而“狗剩”的名字恰好有一个狗字。主人公之所以叫狗剩这个名字,除了与农村人名字粗俗好养活这一风俗有关,这可能是导演的刻意而为之。导演承认每个人都有动物性,都有野性,抗战军人也不例外。撒尿隐喻着无处宣泄的性欲和旺盛的生命力,而狗剩作为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除了参与抗战,对于杏儿的喜爱也使得这一人物更加丰满。《红高粱》的“我爷爷”,在酿酒作坊里,抱起酒坛,一字排开,拉开架势,纷纷洒洒地往酒坛里撒尿,酒因此而成“十八里红”。这一幕,更是把一个桀骜不驯,见了皇帝不磕头的自在人,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人物带着野性美。

在影片的开头结尾和狗剩两次奔跑着逃离战争现场的时候,都会有微风吹拂红色的风车,风车的转动隐喻着希望、变化。红色一方面象征血腥,另一方面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狗剩希望自己能讨论可怕血腥的战争,回到家赚够钱建房子娶杏儿,希望生活能够变得更好。然而,风车的多次出现也侧面反映了狗剩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参军不断当逃兵的死循环,这说明狗剩的希望幻化成了泡影。这也象征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抗战精神。

每当狗剩逃跑时,就会出现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儿时的杏儿隐喻着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的童年回忆,也许狗剩自己内心就是这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在狗剩的军旅生活中,他不是抬头看着夜空中的圆月,在影片中,月亮只有圆月这一种形态。圆月代表团圆,因为战争使得人们骨肉分离,甚至阴阳两隔,隐喻着人们迫切渴望结束战争与家人团聚的心情;狗剩有一双让人印象深刻的力大无穷的手这双手在片头支撑着扁担偷看杏儿尿尿、在餐桌上徒手劈开餐桌、按住杨三的头让他动弹不得。这双手代表着狗剩的能力——打枪的能力、死里逃生的能力。在另一方面,这双手也暗喻这中国抗战时期使用的落后的武器——面对日本皇军先进的强制炮弹,国军和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往往只能用肉身白白牺牲;眼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而指导员给狗剩的眼镜,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和照顾,狗剩虽然没有近视,但戴起这副眼镜时,他依然充满了自豪感。但在狗剩想拿俘虏的银子时,指导员却要求他上缴,让部队统一分配,当狗剩指出“那你的眼镜是怎么来的”,指导员却露了馅,因此,指导员的眼镜也是他虚伪的人性弱点的一面。

我们每个人都想过好日子,娶媳妇,养孩子,有田种,有衣穿,但是狗剩同志,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倭寇不驱国难当头,我们怎么可能会有好日子过呢?

本影评号由统一名称和LOGO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wxtz/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