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图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0.html

原标题:子公司爆雷、业绩续亏、管理层内斗,聚力文化(维权)游戏梦碎

导语:本想跨界游戏求业绩增长,不料溢价收购一颗“雷”,还得跟标的游戏公司控制人争权,聚力文化早年并购重组案就是一部“血泪史”。

本以为随着核心经营团队“大换血”,帝龙新材“原班人马”再度执掌,聚力文化的“宫斗戏”能落下帷幕,但现实是“朝中大臣”又挥“刀”相向。

近期,继公章丢失,董事辞职并声称权益被“绑架”后,聚力文化的捐赠议案及计提资产减值议案又惹纷争,有董事指责公司蹭热点,甚至自爆拖欠员工工资。

此事件一出,聚力文化的陈年“宫斗戏”又有了新的剧情。而这出戏因何上演?剧中两大主角姜飞雄和余海峰又为何频频交锋?背后有怎样的利益纠葛?这一切的一切,或许都得从四年前的跨界并购案说起。

缘起收购:本想跨界游戏求生,不料被埋“雷”

年,帝龙新材(聚力文化的前身)还是一家从事中高端装饰贴面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因房地产周期影响,公司营收增速逐年下降。

为保证公司营收增长,帝龙新材管理层开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彼时,受资本追捧的游戏行业成为他们跨界的首选。

1、溢价收购美生元,获商誉32.09亿元

年3月,帝龙新材作价34亿元购买余海峰等股东合计持有的美生元%股权。以年9月30日作为评估基准日,评估值34.72亿元,评估增值率达.01%,产生商誉达32.09亿元。

由于高溢价收购,美生元余海峰、聚力互盈等股东给出了高额业绩对赌承诺。年、年、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1.8亿元、3.2亿元和4.68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美生元成立于年11月,主营业务为单机游戏的研发、发行,当时主要作品为《开心宝贝向前冲》、《开心超人打灰机》、《猪猪侠爱射击》等。

2、多项业务指标“藏雷”,毛利率低于行业水平

美生元专注的单机游戏并非游戏主流赛道,业务含金量不高,且并购前公司多项业务指标存有隐患。首先,美生元毛利率低于行业整体水平。年、年、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维持在50%左右,当时行业平均水平在70%左右,部分公司超过90%。

其次,美生元体量不大,应收账款却不断走高。年、年、年前三季度,美生元营收分别为.79万元、.42万元、.3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7万元,.83万元、-1.2亿元。同期,应收账款分别为.25万元、.17万元、1.47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例为12.92%、38.16%、57.02%。应收账款过高将占用流动资金,如果不能正常回收需要计提坏账,将进一步吞噬利润。

再则,据新京报报道,重组前,美生元旗下共有11家子公司及1家分公司。这12家公司在年前9个月总资产达1.22亿元,净资产未足总资产一半,仅有万元。“子公司经营能力堪忧,一半公司处于净利润亏损状态。星乐晨曦、掌中帛等5家子公司年前9个月营收为零”新京报报道称。

3、并购后业绩明显拉升,但溃败征兆显现

美生元里的“水”虽深,但受游戏行业“暴利”诱惑,帝龙新材还是完成了收购,并更名为帝龙文化(后改聚力文化)。重组初期,美生元确实拉升了帝龙新材的业绩。

据财报显示,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6.5亿元、3.79亿元,同比增长84.33%、.37%。到了年,公司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增长了85.61%和45.01%,扣非净利润超过5亿,此前其全年净利润不足1亿元。

基于这一成绩,年至年对赌期内,美生元完成了业绩承诺。

当然,这其中也埋有“暗线”,聚力文化的业绩压力在此时已有所显现,四大业务毛利率大幅下降,盈利能力较差的广告推广业务成为业绩支柱。且应收账款仍持续走高,达到11.71亿元,较年底翻了一番,占到流动资产的一半。

“高光时刻”:股东们开始套现,夺权交锋

或许是感知苗头不对,又或是想要进行资本收割。在聚力文化业绩的“高光时刻”,姜飞雄家族开始套现,聚力文化也因此进入无实控人状态,内部争权“火花”渐起。

1、姜飞雄家族套现,聚力文化已无实控人

重组美生元后,聚力文化子公司帝龙新材控制人姜飞雄通过帝龙控股及多位一致行动人持有聚力文化27.15%的股份,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1年半后,也就是年底,帝龙控股将其持有的万公司股份及姜祖功(姜飞雄的父亲)持有的0万股公司股份转让给揽众天道,一次性套现11亿元。

转让完成后,姜飞雄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降为17.77%,失去实际控制人地位。揽众天道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9.40%。据企查查资料,揽众天道股东为拉萨安如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穿透后股东为自然人张汉军和刘志敏。彼时,余海峰持股比例15.32%为第一大股东,三方持股比例较为接近,聚力文化陷入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与此同时,姜飞雄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仅保留董事席位,余海峰接任董事长并开始主导聚力文化业务。在聚力文化无实控人状态,围绕公司的话语权,余海峰和姜飞雄两股势力开始交锋。

2、余海峰时代,完成业绩对赌后美生元“爆雷”

姜飞雄隐退,余海峰上位。美生元早年埋下的“雷”也一一爆开。

年聚力文化年报显示,美生元营收24.69亿元,净利润为.31万元,对比年4.8亿元净利润,美生元年净利润大幅“缩水”。业绩大幅下滑,加上计提商誉减值29.65亿元,聚力文化净利润亏损28.97亿元,同比下滑.67%。

此时,聚力文化经营性现金流为-5.98亿元,同比下降.40%。

到了年,聚力文化的危机并未解除。其移动单机游戏、移动网络游戏、广告推广、建筑材料四大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全面下滑。其中,移动单机游戏以及移动网络游戏业务基本停滞。据聚力文化年业绩快报,公司营收22.44亿元,同比下降35.74%,净亏损14.79亿元,同比减亏48.96%。减亏的因素或是计提的商誉减值比年有所减少。

3、掌权期间,余海峰存在违规占用资金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在余海峰执掌聚力文化的年,聚力文化应收账款存疑,余海峰还被指违规占用资金。据聚力文化年年报,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聚力文化年度财务报告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截至年12月31日,聚力文化游戏文化业务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3.08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1.71亿元。年审会计师无法就上述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可收回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应收账款存疑外,聚力文化的董事长余海峰还存在违规占用资金事项。年报显示,“年度,因公司董事长规范意识不足,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存在董事长通过公司相关合作方作为资金通道对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形,累计占用公司资金1.57亿元。”

这一点,最终也成了姜飞雄一派罢免余海峰聚力文化董事长职务的理由之一。

矛盾激化:“清洗”董事会,争夺实控权

在财务危机出现以后,聚力文化原控股股东姜飞雄与现任董事长的余海峰就上市公司管理权交锋越加频繁。期间,公司公告层出不穷,证监会也是连连发下问询函。

1、首战:三大股东角力一个独立董事名额。

年7月,聚力文化公告称,在董事会存在一个独立董事名额空缺的情况下,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提名人选与第三大股东的提名人选皆未获包括公司第一大股东在内的提名委员会通过。

当时,聚力文化的第一大股东为董事长余海峰,第二大股东为宁波启亚天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亚天道”,前身为“揽众天道”),第三大股东为姜飞雄。启亚天道、姜飞雄各自提名的独董候选人,均被余海峰投出弃权票。未通过的理由为二股东是失信被执行人,而三股东的提名人选无法确定其是否为要求的会计专业人士。

此事件后,聚力文化半年报还出现了两段南辕北辙的声明。

从这一声明上看,聚力文化董事高明显已分裂成争锋相对的两大阵营:由姜飞雄掌控的“新材帮”,以及余海峰把持的“游戏帮”。

2、二战:帝龙新材不配合入报表,余海峰被罢免

在独董名额争夺后,“新材帮”与“游戏帮”的战火蔓延。

年10月,聚力文化公告,变更年三季报的公布时间。原因是子公司浙江帝龙新材不配合上市公司编制定期报告,公司无法在原定时间内完成三季报编制。

该公告出来后,深交所火速下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zqxz/1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