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环境变化,对我们生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有一些生物因为没法适应地球的变化而被淘汰。而最常说到的环境变化,或许就是气候变暖了。这些年来,气候变暖的趋势确实是有点明显,随着而来的是气温上升,很多地区都不断打破了最高气温的记录。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极端的天气问题,如严重的干旱、洪涝、野火肆虐等问题。

可以重启年吗?

开局太差。

年开年的1月,

这个世界打破了年以来的最热记录。

而在2月,

近几十年来经历了显著变暖,

不断出现新高温记录的南极洲

温度首次超过了20℃。

然而,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

随着大气中碳含量不断飙升,

地球气候持续变暖,

任何新的记录可能都不会持续太久。

南极下一次高温新纪录,

或许会来得更快。

南极大陆的极端高温天气

是由一系列气象因素共同导致的。

最近南极热浪的根源

可以追溯到数公里以北的地方。

二月初,

一股高压脊在南美洲南端上空移动,

使这片地区处于温暖天气的包围之下。

这种情况一个夏季会发生好几次,

通常南极半岛不会受其影响,

因为在南半球西风带的强风保护下,

暖空气无法入侵。

不过,近几个月来,

南极附近的西风带一直处于减弱状态,

是“南极涛动”循环模式的一部分。

这使暖空气以一种“异常”方式向南扩散。

它摇响了警铃,似乎在提醒我们,地球一直在变暖,并将继续暖下去。而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无法在这场全球危机中独善其身。

1

泥泞中的南极企鹅

全球气温上升,首当其冲遭殃的是南极大陆上的原住民——企鹅。

它们生存的两大要素都受到极大影响,一是栖息地,二是食物来源。

帝企鹅是体型最大的企鹅,体长可达1.2米,可能由于太笨重,它们经常在冰上滑倒/纪录片《帝企鹅宝宝的生命轮回之旅》

每年的2、3月是南极的夏天,这时候帝企鹅会在海里觅食,其余时间则迁移到海冰上繁殖后代。

所谓的海冰,是每年冬季在海洋表面快速结成的,粘在大陆或冰川边缘的浮冰。

这种季节性冰面薄而平整,适合企鹅在上面产蛋、孵化及抚育幼儿。

帝企鹅孵育幼儿的周期长达8个月。

5月产下一个企鹅蛋后,母亲就会前往海边觅食,将蛋交付父亲保护,不让其受暴风雪的侵害。

足足75天后,幼崽在父亲的怀抱中孵化出生。

在海冰上,企鹅妈妈将蛋交给爸爸,在一个交配季节内,大多数企鹅是忠诚的一夫一妻制/国家地理

待企鹅母亲长途跋涉上百公里,带回新鲜的食物后,就轮到父亲出门了。

接下来的寒冬,即8~11月,父母会交替离开孩子,甚至双双外出觅食,以满足幼崽日益增大的胃口与营养需求。

到了12月,企鹅幼儿已经长得快跟父母一样高,这时也是它们褪去绒毛,长出防水羽毛的关键期。

可由于气候变暖,出现海冰的时间每年都在缩短。

以往1~2月才融化的海冰,如今12月就早早融化,这迫使企鹅幼崽在成功换毛前下水,很有可能会被淹死。

海冰太迟形成或太早融化,对企鹅来说都是致命的。

不仅是海冰,气候变化带来的陷阱无处不在。

气温上升会为南极大陆带来降雨,积雪也会融化,地面就会出现坑坑洼洼的水氹。

如果企鹅不小心将蛋下在水坑内,蛋就可能无法存活;

而刚孵化出来,还没有防水羽毛的企鹅宝宝,要是跌进水坑里弄得浑身湿透,可能会死于体温过低。

另外,海洋变暖会导致企鹅的主要食物来源——磷虾数量的减少。

在南极附近,海洋表面漂浮着大块的碎冰,看起来荒芜寒冷,毫无生气。事实上,如果你潜入水底,会发现这里隐藏着一片“草原”。

数十万亿的磷虾聚集在冰面之下,以丰富的藻类为食,并得以大量繁衍。

而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层融化,导致南极部分地区的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了一半,价格也随之上涨。

一环扣一环,依靠磷虾作为食物来源的企鹅、海豹、座头鲸等生物,也不得不面对觅食愈加困难的境况。

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企鹅们不得不游得更远、潜得更深。

有时它们甚至会游出数千公里远,潜入多米深的海底,耗费更多力气的同时,它们也将面临着更大的被捕食的风险。

觅食越来越艰辛,栖息地也日益受到威胁,这令不少企鹅种群都在缩减。

南极半岛北部的象岛上,如今仅剩5万多对帽带企鹅在繁殖,而50年前,这个数字是12万对。

有些企鹅种群的规模甚至缩水了77%。

虽然部分企鹅种群在锐减,但南极大陆其他未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企鹅的数量则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

例如在食物和繁殖条件方面灵活得多的巴布亚企鹅。

巴布亚企鹅一次能下两个蛋,一个月孵化出来,幼企鹅天就能换上成企鹅的毛,并自主觅食。

它们也从来不会离开海岸超过50公里,有学者甚至称它们为“气候变化的赢家”。

当然,企鹅已经在南极洲生活了数万年,经历过比现在暖得多,或冷得多的年头,也经历过无数次冰川扩张,以及海冰波动。

尽管如此,这个前所未有地温暖的时代,对它们来说依然是难捱的。

2

饥饿的北极熊

地球的另一端,同样依靠海冰生存的北极熊,处境则要比企鹅们艰难得多。

据统计,如今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比年减少了40%。

按目前的速度,到年夏天,北冰洋所有的冰将完全融化。

在北极,海冰出现的时长,也比南极短得多。

一般在秋季晚些时候形成,早春就会消融,前后不过半年。

而在海冰融化之前,北极熊要进食掉全年三分之二的食物。

一只北极熊正在测试海冰的强度/MarioHoppmann

海豹、海象、鲸……这些美味都只能在海冰上获得。

北极熊会埋伏在海豹的呼吸孔附近,耐心地等上数小时;有时也会破冰进入洞穴,主动接近它们的猎物。

在冬季,北极熊会进入“行走冬眠”的状态,新陈代谢减弱,以囤积脂肪。

当海冰越来越少,冰面也越来越薄,失去捕猎平台的北极熊只能挨饿。

为了填饱肚子,它们慌不择食,雪雁的蛋、鲸鱼尸体……甚至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跑到人类居住的村庄,翻找垃圾桶。

同时,越来越多的北极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态——它们变得更瘦,幼儿长得没那么大,雌性生育的频率也越来越低。

一只饥饿的北极熊/CristinaMittermeier

年,摄影师CristinaMittermeier与她的团队,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只饿得皮包骨头的成年北极熊。

“它躺在地上,像一张被丢弃的毛毯,几乎没有生命。”

经过一个小时的等待,北极熊才爬起来艰难且缓慢地走动。他们拍了照片与视频,并发布在社交网络上,写道,“这就是饥饿的样子”。

而《国家地理》杂志转发时,却将文案改成了“这就是气候变化的样子”。

照片与视频被疯传,观看人数高达25亿,同时也引发了大范围的批评与争议。

气候变化确实与北极熊数量的减少有很强的联系,但谁也无法确定,照片中这只具体的北极熊为何会挨饿,也许是生病了,也许是落单了。

后来,摄影师自嘲,“我们成了又一个环保主义者夸大其词的例子”。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阿拉斯加以北的波弗特海地区,一个北极熊种群的数量在过去10年里减少了四成。

目前,北极熊的总数量在2~3万只之间,专家预测,30年后它们将缩减到不足1万只。

作为北极熊的邻居,海象的捕猎模式也大体相似。

夏季,海象会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之间的海域觅食贝类,然后回到海冰上休息和繁殖后代。

由于海冰的减少,海象不得不大量聚集在陆地的海滩上。一开始只是雄性,后来连雌性和幼海象也登上陆地。

在俄罗斯东北部海岸,一个不大的小岛甚至满满当当地躺着十万头海象。

拥挤带来的问题,首先是踩踏。

成年的雄海象,体长可达3米,体重高达两吨。

无论是受到惊吓(例如偶尔飞过的飞机),引发群体骚乱;

还是雄海象之间为了争夺领地而展开一场激烈的对决,都有可能导致体型较小的海象幼儿因踩踏而受伤。

其次,当栖息地被无限压缩,部分海象会往高处走,攀上岩石峭壁,只为获得更宽裕的休息空间。

只要有一只海象带头,其他海象就很有可能循着气味跟上。

到了悬崖顶部,休息够了,饥饿袭来,它们想回到海里觅食。海象是群体动物,听见同伴们纷纷下水,它们迫切地想要跟上。

而面前到底是平地还是峭壁,它们也许并不清楚——海象离开水后,视力非常差。

一个不小心踏空了,它们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从数十米高的悬崖上跌落下来。

在海滩上,它们紧紧地挨着彼此,几乎毫无空隙。

土地因此变得肮脏,疾病更容易传染,在打架中受伤的海象,伤口也更容易感染化脓。

“它们的聚集是出于绝望,而不是出于选择。”

3

陷入极端天气的恶循环

不仅是动物,我们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

多个地区频繁的山火,亚马逊雨林火灾、澳大利亚山火、四川凉山火灾等,已经让地球母亲不堪重负。火能在一天之内把森林烧成灰烬,而水和风却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来造林。

不说这些比较遥远的地方,就说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气候、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姥爷的记忆中,小时候家乡的树很多,蝉声嘹亮,午后会有很多人在树林里乘凉。池塘里的水很清澈,一到夏天,放学后,他和小伙伴们会到池塘里游泳嬉戏,钓鱼摸虾。

然而现在,树林里的树变少了,杂草丛生,没有了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身影,池塘里的水也没有了,干涸枯竭,淤泥占据整个池塘。有水的地方一眼望去,满是浮萍绿藻……

夏天真正的模样,可能就只能印刻在脑海中了吧。我们的后代,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像宫崎骏的动漫中那样美好的环境呢?

就在这两天,东北地区出现大暴雪,有居民说,已经二三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了。降雪厚度达48cm,打破了年的纪录。

暴雨、暴雪、高温、干旱,异常天气的频繁,也是地球母亲在给我们警示:要善待地球,保护环境了。自然灾害、森林火灾等,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也会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

地球的现状,关乎你我。我们从小都在学习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真正能做到敬畏生命、关爱自然的能有多少人?如果只懂一味地向地球母亲索取,我们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受到威胁。

《大自然在说话》中说道:“我并不需要人类,人类却离不开我。是的,你们的未来取决于我。如果我繁盛,你们也繁盛;如果我衰败,你们也衰败,甚至更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zqxz/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