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4日,虎鲸妈妈J35在海中生下幼崽后不到半小时,幼崽就不幸身亡。自此,虎鲸妈妈背着幼崽尸体开始在海中游荡,每次宝宝从头顶滑落,她都要潜下去,把宝宝捞上来。

就这样,在几乎没怎么进食的情况下,虎鲸妈妈顶着宝宝前行了公里。最终,在17天后,虎鲸J35放下孩子的尸体,完成了一场“漫长的告别”。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哀悼,也是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动物哀悼行为。

这场来自动物界的母爱丝毫不比人类少,她不想承认孩子的离去,但在游行了半个多月之后才开始慢慢接受孩子已经死亡的事实,最后才选择了放手。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芭芭拉·金索尔夫曾说过,“母性的力量胜过自然界的法则。”

这个母亲节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海洋动物里的亲情法则。

格林兰海豹竖琴海豹妈妈用一个吻,鼓励孩子学习如何在大海中游泳。摄影:JENNIFERHAYES

竖琴海豹,又称格陵兰海豹,是一种相当耐寒的海洋哺乳动物。由于其上半身有醒目的黑色斑纹,形如竖琴或马蹄铁状,竖琴海豹之名即来于此。主要分布于亚特兰大以北到北冰洋间的极地地区。

格陵兰海豹是为冰而生的物种,幼崽需要稳定的海冰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每年冬末,雌性海豹都会迁至纽芬兰附近和格陵兰及北海繁殖后代。

竖琴海豹幼崽出生在冰面上,需要稳定的环境生存下去。

摄影:JENNIFERHAYES

一般雌性妊娠期大约是11.5个月,每年2~4月在浮冰上繁殖,每胎产仔1只,出生时长约1米,重11~12公斤。幼崽体毛白色,只有鼻吻处黑色。竖琴海豹没有固定的配偶,小海豹们从来不认识它们的父亲,抚育后代全靠母海豹。

在大约10~12天之内,它们的母亲会不吃不喝,母海豹每天85%的时间在水下觅食,以此补充奶水消耗,剩余时间哺乳幼仔。

海豹出生后的第一个星期完全靠母奶为生,每天吃四五次奶,雌海豹的奶量比母牛多出十倍。小海豹十天之后体重就能够增加三倍,会生成厚厚脂肪层抵御寒冷。

而在这段期间,雌性海豹每天会减掉约3公斤的体重。哺乳期过后,雌海豹会抛弃幼崽,返回海中,让它自己学会如何进食、游泳,并成长为一只真正的格陵兰海豹。

帝企鹅

帝企鹅,也称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也是唯一一种在南极洲的冬季进行繁殖的企鹅,在南极以及周围岛屿都有分布。奇特的是,雌企鹅只负责产蛋,雄企鹅才负责孵卵。

每年3月至4月是帝企鹅的求爱及繁殖季节。雌企鹅产下蛋后,会将其交给雄企鹅,并且返回食物丰富的海洋,以补养它们因生育而一个多月都未曾进食的身体。同时给即将破壳而出的小帝企鹅带来食物。

在此期间,雄性帝企鹅把蛋放在脚掌上,它们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育儿袋,雄性帝企鹅用育儿袋包覆住蛋,能让蛋在南极的低温环境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帝企鹅的孵化时间大约为65天。在孵化期间,雄性帝企鹅不进食,多数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度日。

在BBC纪录片《王朝:帝企鹅》篇章中,摄制组曾经拍过这样一个画面:一群带着雏鸟的帝企鹅在恶劣天气中掉入了冰沟,要想翻越这个冰沟并非易事,更何况带着雏鸟宝宝们。

为了自救,一些帝企鹅妈妈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小帝企鹅一步步的想跟随着妈妈的脚步往上爬,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但也有一些不想放弃的帝企鹅妈妈,她耗尽气力,一次次将嘴顶在雪地上,翅膀用力挥腾,终于她带着幼崽到达了安全的区域。

座头鲸

雌性座头鲸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座头鲸妈妈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自己却很长时间都不会进食,等幼崽出生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

北极熊

北极熊的妊娠期为-天,每胎通常为两只,偶有1、3或4只。每年11月至来年2月,雌性北极熊通常会生下2头幼崽。它们刚出生时体重只有至克,眼睛也没有睁开。由于这时是北极最冷的几个月,幼崽会同自己的母亲一起待在洞穴里,直到春天的来临。

雌性北极熊不会在其婴儿年幼时离开其居住的洞穴,它们会留在洞穴里以转换其身体内储存的皮下脂肪来分泌乳液来喂哺其婴儿及为自己提供需要的营养。

由于有营养丰富的母乳滋补,北极熊幼崽在洞里能够快速成长,到了春季和母熊一起出窝的时候就已经有10至15公斤重了。

太平洋大章鱼

太平洋巨型章鱼是已知体型最大的章鱼,一般周长只有5-6米,体重50公斤。它们的寿命约为4年,雌性和雄性都会在产卵后不久死去。

每到产卵时节,雌性大章鱼会在自己的栖息处产下约20万枚卵,并且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它们。在受精卵进行孵化的这一个月内,由于没有时间觅食,雌性章鱼往往非常饥饿,甚至会以自己的触须来充当食物。受精卵孵化出来之后,雌性大章鱼由于极度虚弱,往往已丧失自卫能力,极易成为食肉动物的猎物。

在BBC经典纪录片《生命》中,雌性太平洋巨型章鱼为守护自己的卵,独守海底一隅,放弃觅食。她不停地煽动海水,保持卵的正常呼吸,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小章鱼孵出之际,便是母亲死去之时。

海象

海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对体重一般是.11公斤的雌海象来说,怀孕无疑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它们要给体重比自己大4倍的雄性交配。在长达11个月的妊娠期,雌海象的体重会不断增加,然而生育后代后,它们的体重会迅速下降大约.16公斤。

海象的繁殖率很低,每2-3年才产一头小海象。每年三、四月是海象的产仔期,母海象聚集在海滩上产下它们的后代。初生幼仔长达一米,重达四十公斤,体毛稀疏。

海象的哺乳期长达一年以上,断乳后的幼海象并不马上离去,而要跟它的母亲再生活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幼海象的长牙还未长到足够长度,无法像成年海象那样正常捕食的缘故。两年后的小海象体长已超过2.5米,重达50公斤,这时它们才会离开母海象开始独立生活。

大马哈鱼

太平洋鲑鱼,俗称大马哈鱼,也就是我们平时叫的三文鱼。鱼类的迁徙行为特称洄游,其中以红大马哈鱼的溯河生殖洄游最为典型。

每年大概7月~10月间,会有成千上万条鲑鱼从海洋出发,一路逆流而行,游回故乡的河流,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这也是一场没有归途的生死之旅。

在路途中,它们会遇到人类的捕杀,棕熊、白头海雕的猎食。不论遇到浅滩、峡谷还是急流、瀑布,太平洋鲑鱼从不退却,越过层层地形障碍,冲破重重天敌围捕,最终长途跋涉重新回到原来的出生地繁衍后代,然后静静死去。

一不小心可能就落入棕熊之口

当太平洋鲑鱼的幼鱼从鱼卵中孵化,随即开始新的生命轮回,待它们长大,也将踏上曲折的迁徙之路。

爱不关大小,也无关种族,海洋动物母亲对待孩子的爱也丝毫不逊于人类母亲,在繁殖养育幼崽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艰辛与坎坷。在大自然的危险到来之时,他们的生存往往充满着极大的变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的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帝企鹅、格陵兰海豹以及北极熊的生存领地变得越来越小。为了繁衍后代,他们不得不迁往更远的地方甚至为了一块小小的海冰相互打斗,弄得遍体鳞伤。难道这份爱意不值得献上我们的一份敬意吗?

都说上帝不是无所不能,

于是他创造了母亲~

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中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今天是母亲节

海洋网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

母亲节快乐!

●街采

“海豹”竟然有毛?这些长得很像的海洋生物你会分辨吗?

●国际海豹日

人类不需要那么多的水族馆,放海豹回家吧!

●世界微笑日

快来接收来自海洋动物的微笑wink杀吧~

来源:海洋网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zqxz/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