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威尔逊、奥茨、鲍尔斯、埃文斯终于以“第二”的姿态抵达南极极点时,他们沮丧地代表英国插上国旗,留下了一脸“失败者”的神形。他们显然没有首先将自己当成是探险家,而是征服者,也许正是这种强烈的“国家主义”才使得他们在出师不利的状况下,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伟大的悲剧,一定是巨大的情感诱惑战胜了理所当然的理智,既然我们学会了欣赏悲剧,那么它就会不断上演,因为我们的文明居然非常需要它。在斯科特给妻子的信中——给我的遗孀:我最最亲爱的——我们如今正处在一个紧要关头,我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熬过去——我利用短暂的午餐时间所获取的一点点热量来写一些信……亲爱的,我希望你理智地对待这一切,我也相信你能这么做——孩子会给你带来安慰,我一直都希望能帮你抚养他长大,不过他能安全地和你在一起,我也满足了。我相信你和孩子都会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不管怎么样,我们毕竟为这个国家献出了生命…………然而,亲爱的,我知道你会坚强地面对一切的——你会在我的胸前发现你和孩子的照片,在巴克斯特夫人给的那个红色摩洛哥小箱子里有我的一些私人物品,其中有一块我在南极竖起过的英国国旗,还有阿蒙森的旗和其他一些小东西——你把那面英国国旗中的一小块送给国王,另一小块送给亚历山德拉王后,其他的你自己留着当作一些微薄的战利品吧!……这是年南极极点探险归途中斯科特在临死前写给妻子的,毫无疑问,斯科特是代表国家去“争取第一”的。所以,当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自己更早在南极点留下人类的足迹,显然这份失落、沮丧严重影响了他们回程时的“运气”。英国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占领了许多南极岛屿。他们曾派出专家对南极洲进行了资源勘测发现南极极点到南纬60度,西经20和80度之之间的区域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年,英国人就声称对这一块南极洲陆地拥有主权。这也是斯科特探险队心中充满“国家情怀”的根由!到了年3月3日,英国人在此正式建制,称为“英国南极领地”。年,这块区域被英国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地,以纪念她登基60周年。阿根廷为此非常气愤,并提出抗议。如果把年的英阿之间的马岛战争算上,就知道英国殖民野心有多源远流长了。斯科特是国家的英雄是确定无疑的,他冷毅的外表下,也许和大英帝国的子民一样,潜藏一颗荣光于维多利亚时代的雄心。但如果我们把这件所谓伟大的事业放在年被殖民、“大革命”的当时中国背景来审视,恐怕我们很难轻松地在此赞美这些“极地英魂”了。……如果有时间,我要给我们的孩子写一封短信,好让他长大后读——我最亲爱的,千万不要对再婚有任何傻念头——当合适的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时,你就应该再次成为快乐的你——我希望我能成为你的一个美好回忆。当然,这种结局对你来说一点都不羞耻,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因为有一个值得他骄傲的父亲,而有一个好的起点……诚然,斯科特也是位平凡的父亲,如果孩子稍大些,我想他应该有更多的话和孩子交代,让其显得更加温暖,他此刻很需要,让他可以多想象一会儿孩子为他的事迹荣耀的神情。除了对妻子、队友、国家的交代,我想那一刻他的脑海中不得不缠绕着他的竞争对手——阿蒙森。斯科特对阿蒙森的情感应该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不是他的横空出现,斯科特团队的悲壮也许不会那么戏剧而成传奇;也许,不是他的突然袭击,斯科特是可以在出师不利的状态下,重整旗鼓的。他的脑中一定思考过为什么成功的是阿蒙森,而不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自己——阿蒙森在其踏足南极极点之前,已是传奇人物。25岁的阿蒙森曾跟随比利时航海家杰拉许船长,以二副的身份参加了至年“比利时号”在南极首次越冬的探险,当严酷而漫长的极夜降临,比利时号船员因维生素缺乏而患上坏血病,不断有人深陷抑郁和精神失常,杰拉许和船长莱科因特也双双病倒而立下了遗嘱。年,比利时航海家杰拉许率领比利时号首次在南极越冬,开启了远征南极的“英雄时代”危急时刻,阿蒙森和有过格陵兰岛探险经验的库克医生接手了比利时号的指挥权。强制在伙食中增加难吃的企鹅、海豹肉和肝脏,以补充当时并不知道的维生素;并且要求船员每天烤火数小时,以解终日不接阳光的危害。库克医生的两剂妙方使得全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这对阿蒙森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地存亡”教训。比利时号奇迹生还后,阿蒙森又在酝酿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挑战——西北航线。为了打通去中国的海上捷径,英国人在西北航线探索了几个世纪,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年6月16日午夜,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为了躲过债权人的威逼,他带上精心挑选的6个伙伴,悄悄地离开奥斯陆码头,开向传说中的西北航线。经过一番与天险的存亡搏斗,阿蒙森再度创造了奇迹,终于到达了磁针垂直的地方——北磁极点。在征服了西北航线之后,能让这位探险家产生征服欲的只剩下南极和北极极点。就在阿蒙森争夺北极极点第一人的途中,他的探险队得知美国海军中校罗伯特·皮尔里和库克都宣称已经插旗在北极极点,野心勃勃的阿蒙森决定瞒天过海,临时改节于南极极点,直到他的船队到达南极海域,他才给斯科特发去一份“挑战书”——“尊敬的斯科特先生,欣闻你即将赴南极探险的消息,感到无比振奋,我代表朋友们向您及您的探险队表示祝贺。并向您汇报,我们也要去南极、去极点。让我们来一次友谊比赛,共同征服这块人类最后发现的神秘莫测的新大陆吧!”探险家罗阿德勒·阿蒙森 斯科特回忆到,在接到这份挑战信的时候,他努力克制自己内心的波澜,他了解自己面对的对手不仅强劲而且没那么绅士,或者说,简直就是个“疯子”。但是他除了故作镇静,别无他法,诚然,斯科特的自负也显然起到了作用——斯科特为此筹备得太久,期望得太深,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他无法在那“时去认真思考失败的结果。尤其是,阿蒙森曾经让人带话:“我会在那给斯科特先生留一封信。”是的,阿蒙森确实做到了,这封信让他痛苦,而且不可拒绝。 作为失败者,他一定在想自己也不是一败涂地——比如那几颗企鹅蛋,天哪!那是难以想象的任务。正是此刻身边的这两位“战友”——威尔逊博士、鲍尔斯上尉,当然还有那位高度近视、身体虚弱的志愿者杰拉德,那是位多不错的小伙子,起初他拒绝过杰拉德的加入请求,但是他英镑的捐助、他叔叔的人情,还有他是那么热情,他被说服了,而且那位年轻人也做到了,他们三人组出色地完成了在极夜的克罗希尔角的帝企鹅繁殖地,取回了三颗帝企鹅蛋。威尔逊博士总是那么有说服力,让他相信企鹅这种笨拙可爱、有着黑背白腹的胖鸟很可能是最原始的鸟类族群,它的胚胎里很可能藏着破解鸟类进化史的密码,那将是伟大的发现。他很乐其自己被说服了,那证明他是为出色的领导人。 还有,他承诺过那些应征的科学家们,一定带领他们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也做到了,他们为此选择了离南极点较远的麦克默多湾登陆,“北路组”和“西路组”取得大量生物、地质、气象、物理数据;他们架设电话、使用摩托雪橇为极地通信交通积累了经验;此刻正与他们相伴的舌羊齿化石标本很可能是冈瓦纳古陆和板块漂移学说的证据…… “上帝啊,快派人来寻找我们,让我的国家和人民知道我们做了什么!”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按照原定计划,雪橇队早该在他们到达“死亡营”的三天后就应该来接应,因为阴差阳错,来接应他们的负责人正是那位高度近视的杰拉德,他在遭遇同样的风暴天气后,居然止步于OneTonDepot(一吨营)。他在回国遭遇谴责时辩解道:“我是按照斯科特先生的指令做的,他交代了千万不要杀狗,在那样恶劣的天气下,如果我继续往前,我就得那么做。” 是的,斯科特确实那么交代过,因为他是个绅士。所以他才和阿蒙森完全不同,他此次远征所寄托的交通主力是矮种马、摩托雪橇,当然也还有爱斯基摩犬,但他们绝不是被用来在风雪路上当作“口粮”的。 还有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帝企鹅蛋,他们被杰拉德送到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馆。在切里回到英国没有多久,鸟类学家就发现帝企鹅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物种,它们并不是那些已经灭绝恐龙的原始后代,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科学价值。 如果,此刻的斯科特还能多余一些力气,他是很想和伙伴们讨论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阿蒙森取得了这次竞赛的冠军,输的为什么是自己? 阿蒙森在鲸湾安营扎寨。这里与斯科特的出发地点麦克默多海峡相比距离南极更近大约1度。不过,鲸湾与南极之间的地形尚无人知晓,而斯科特的路线则是他的英国同胞沙克尔顿年探明的。难道是运气站在阿蒙森一边? 阿蒙森的弗雷姆号年1月14日抵达南纬78°30′的罗斯冰架鲸鱼湾,并迅速建立了冰上营——“弗雷姆之家”。从2月10日至4月11日,阿蒙森沿着新的路线,先后3次出动运输队,每架雪橇六犬并辔,一人押送,把3吨食物、燃料先后贮存到南纬80°、81°和82°,并沿途投放干鱼作为路标,在3个补给点东西方向6.4千米处各插上界桩。 “弗雷姆之家”是极其舒适的,“寒舍”保持在20℃室温,还能享受北欧桑拿浴的奢侈,这使得他们愉快地度过了漫长的极夜。当太阳回归,9月8日,阿蒙森一行8人带着90条狗、7只雪橇和90天给养向南极进军。但时令尚早,零下60℃的奇寒使得阿蒙森探险对在7天后知难而退。阿蒙森的盲动只为防止斯科特捷足先登。受挫后,一直等到10月20日才再次出发。队伍精简到5个人、4只雪橇、52条狗和4个月给养。 阿蒙森曾经和爱斯基摩人学习过如何在冰天雪地里生存,他还学会了如何训练爱斯基摩犬,他的探险信条就是“生存是第一位”的,他对爱斯基摩犬的信任是牢固的,也是残忍的,因为他们不仅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更是必要时的口粮——他们的食量惊人,又可以同类相残。 和斯科特相比,阿蒙森的行军目标极其简单,他们一路狂飙猛进,跨过南纬82°后又步步为营,在每个纬度设置补给点供回程之需。此后穿越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12月6日翻过爱德华七世高原米的顶峰渐入佳境,一路几乎没遇到像样的雪暴,12月14日下午3时,5位挪威探险健将到达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南极极点。 他们搭起一座“南极之家”的帐篷,并插上挪威国旗和弗雷姆号船旗,将南极地区方圆平方千米命名为哈康七世高原,将经过的山脉命名为毛德皇后山。再以帐篷为中心向3个方向各推进20千米插上黑色旗帜,划出等边三角形,然后连续2天用六分仪和人工地平仪精细测量,找到最准确的南极点并做上标记。 12月17日,阿蒙森在“南极之家”给斯科特留下那封信,然后和伙伴凯旋而归,天公作美,千米的归途,阿蒙森团队得力于爱斯基摩犬的神助攻,仅用了39天就回到了鲸鱼湾大本营。年3月7日,阿蒙森从澳大利亚霍巴特发出电报,人类抵达南极的消息震惊世界。 此时的斯科特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世界的瞩目正在被阿蒙森一行的壮举所夺取,而失败者是容易被遗忘和忽略的。他悔恨自己不该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宣传,也不该那么野心勃勃于一次性完成太多的任务,他应该学习阿蒙森的简洁和高效,那样的话,他就不需要太多的赞助,也就不会太把赞助当成最重要的事以致错过了对重要问题——生存的思考。 他记得在刚刚出发第四天,科考队的摩托雪橇就已经陆续失去工作能力,所以原本由这些机械承载的补给都转给了矮种马。这对于原本耐寒性就不如爱斯基摩犬的矮种马来说,简直就是种折磨。矮种马一匹一匹的倒下,他们的负重职责,又转移给了他们的雇主。这对于他和他的伙伴来说,是残忍的、不公平的。要不是因为阿蒙森的突然袭击,他是可以调整自己的计划的。唯独一点他是不会更改的,那就是绝不实施“屠狗策略”。 还有,原本计划在南纬80°设立最大的“1吨营”,都怪气候异常恶劣,斯科特不得不决定将“1吨营”建在79°29′,和80°目标相差56千米。这真是“要命”的一个失误。 英国人当然不会遗忘这位英雄,斯科特和他身边另两位同伴遗体在年11月12日被找到。三人正蜷缩在一个帐篷里,人们为了纪念他,决定在这里树立他们的墓碑。“新地”号上的木匠为他们制作了一个巨大木制十字架,矗立在附近的山岗之上。积雪代替了黄土,让英雄的尸首越陷越深。因为这里建立在罗斯冰架之上,冰架一直都在进行着缓慢的移动。冰川学家推测,年的时候斯科特的遗体已经离他们死亡的地点有48公里的距离,然后大约再过三百年,他们遗体就会随着冰架的移动和断裂,最终漂浮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当然,对于失败者,也从来不缺乏指责的声音。年,传记作家汉特福德出版了《斯科特与阿蒙森》一书,将斯科特描述成低能、寡断、自负、虚荣的不称职领导。这些指责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也并非毫无道理。 阿蒙森在征服南极点后说下了这么一段话:探险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万全准备,在行动前就考虑好如何应付任何一种可能遇到的危险或困难,知道如何避免与应付它。胜利或者好运只属于那些做好准备人的;忽视这一点的人只会招致失败。 在那个探险英雄辈出的黄金年代,斯科特的领衔地位很快就被他的另一位英国竞争者——沙克尔顿所取代。早在年的时候,沙克尔顿就随行过斯科特的船队考察南极,正在他们打算徒步征服南极极点的时候,沙克尔顿罹患了坏血症和雪盲症,斯科特强行将沙克尔顿遣送回家,并把此次征途的失败归咎于他。这让沙克尔顿心生愤恨,也让他暗生决心超越斯科特。对于很多探险者而言,沙克尔顿就是南极的符号。虽然他每一次的南极探险都是以失败告终。年-年,他率领的南极探险中,沙克尔顿的队伍止步于距离南极点只有多英里的地方,为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终点。他的此次出行也为斯科特划定了线路,同时也证明了矮种马是不可委以重任的。当斯科特大张旗鼓地筹备再次“触摸”南极极点计划时,沙克尔顿已经在谋划横穿南极大陆的壮举。载着28名船员的“持久号”于年8月1号从伦敦出发。在行进过程中,浮冰将“持久号”团团围住,使它寸步难行。沙克尔顿决定弃船。他们凭借浮冰和救生艇登上了荒无人烟的大象岛。然后,沙克尔顿安置好其他成员,带领5位强壮的队员,乘坐16米长、2米宽的救生艇,横渡大约英里极地冰海,来到了南乔治亚岛,在这难以想象的16天海上死亡行程上,沙克尔顿始终保持镇静和微笑,创造了史诗般极地航行奇迹。抵岸后,他又带队徒步翻越危机四伏的冰川、雪原、山岭,终于找到了救援。稍作恢复后,他不顾众人劝阻,毅然亲自率船,再临险境,前往大象岛,将所有船员全部安全救出!显然,这一次他又没有成功。他的义举为自己获得了探险界最值得信赖的名声。沙克尔顿最后一次极地探险,目标是环游南极洲以绘制其海岸线图。“探索号”于年9月18日离开英国,于年1月4日到达南乔治亚岛,1月5日凌晨,沙克尔顿因心脏病发作,死于他的探险行程中。年6月20日,阿蒙森在一次飞艇考察北极点的探险中,因参与救援“意大利号”失事飞艇时失联。阿蒙森和他的5名机组人员,葬身于北冰洋的“冷宫”里。伟大的极地探险时代告一段落。斯科特、沙克尔顿、阿蒙森,这三位传奇探险家的先后陨落,又各得其所。谁又会在乎造成他们死因的“枝末细节”呢?他们的宿命如此,只是遵照了上帝的安排。今天,我们很欣慰《伟大的悲剧》这样一篇带着明显“国家主义”的文章能够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我们再也不用以“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心去异样地审美他。从教育的情怀出发,我们确实和这些“海上文明国家”相比,欠缺了太多个人主义的探险精神,这种精神既是独立于“国家主义”的,也是它的构建要素,这种精神能让我们既信仰自己的祖国,又敢于担当建设和再创的责任。依赖,才是真正的悲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fbfw/8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纯净新西兰第6期自驾启程房车环岛
- 下一篇文章: 要看就看,没看过的海狮北极熊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