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这里的平均年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其内陆的年平均气温更是低至零下40至50摄氏度,最低可达到零下93.2摄氏度。除了气温极低以外,南极还是地球上风力最大,暴风雪最频繁的地区,其年平均风速约为19.4米/秒,最高纪录甚至可以高达米/秒。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南极成为了地球上大多数生命的“禁地”,即使是我们人类也无法在这里长期定居。然而帝企鹅却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为了躲避天敌,它们通常还会在气候最恶劣的冬季,来到远离海岸的南极内陆繁殖后代。

由于帝企鹅的蛋很大,一般都在克以上,有的可重达克,这会极大地消耗雌性帝企鹅的营养储备,因此当雌性帝企鹅完成产卵之后,就必须要返回到食物丰富的海洋,除了补养自己的身体以外,它们还要为即将出世的帝企鹅宝宝带回足够多的食物。

接下来的工作就会由雄性帝企鹅来独自承担,它们会在大约60多天的时间里不吃不喝,仅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完成孵化和照顾帝企鹅宝宝等工作,而这段时间通常都是南极内陆暴风雪很猛烈的时候。

虽然帝企鹅拥有天生的“羽绒服”以及厚厚的脂肪,但是也无法长时间地抵挡暴风雪的侵袭,怎么办呢?有办法,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候,它们会机智地凑在一起,利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抵御恶劣的天气。那么问题就来了,帝企鹅在抱团取暖的时候,最外面的该怎么办呢?

机智的帝企鹅,懂得在暴风雪中抱团取暖,但最外面的该怎么办?

南极诺伊迈尔科考站的研究人员,曾经对抱团取暖的帝企鹅进行过数小时的不间断拍摄,他们从拍到的影像中发现,大约每30至60秒,帝企鹅群就会出现一次整体上的“摇摆”,平均速度大约为12.7厘米/秒。

因为这种“摇摆”的方向是随机的,而帝企鹅的“队形”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最外面的帝企鹅就会渐渐地移到里面去,而里面的帝企鹅则会慢慢地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使得每一只帝企鹅都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如此机智呢?对于这个问题,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些猜测。

帝企鹅长有两层羽毛,内层是非常纤细的绒毛,而外层羽毛则是细长的管状结构,致密的羽毛包裹着空气,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暖作用。很显然,帝企鹅对自己的“羽绒服”是非常珍惜的,因此它们在抱团取暖的时候,彼此之间只会轻轻地挨着,而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紧紧地挤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帝企鹅甲”移动了一下,那它旁边的“帝企鹅乙”为了保护自己的“羽绒服”不受挤压,就会随着移动,而紧挨着的“帝企鹅丙”也会出相应的动作,就这样一个传一个(或者多个),从而引发了这种整体上的“摇摆”。

除此之外,由于帝企鹅的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非常有效,以至于其群体内层的温度通常都很高,有研究表明,在大型的帝企鹅群里,其内层的温度可以达到30摄氏度以上,这对帝企鹅而言实在是太热了,因此在里面的帝企鹅也希望出来“透透气”。

值得一提的是,帝企鹅在抱团取暖的时候,虽然不会存在一直呆在最外面的个体,但是却有一直呆在里面的个体,那就是已经孵化出来的帝企鹅宝宝。当暴风雪来临的时候,不管帝企鹅的“队形”怎么变化,它们的宝宝们始终都会位于帝企鹅群的里面。

一切顺利的话,雌性帝企鹅会在60多天后满载而归,它们会准确地识别出自己的配偶和后代,到这个时候,雄性帝企鹅才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担。

交接成功之后,雄性帝企鹅会拖着已被严重透支的身体,前往远方的大海,它们会在“休养”完毕之后,再和雌性帝企鹅一起照料自己的下一代。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fzfs/1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