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袁世凯一生立志要让家族人丁兴旺,所以他一生纳了九名小妾加上一位嫡妻共计妻妾十人,共生育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世凯一面操心军国大事,一面也算是为了家族人丁兴旺做出了贡献。

袁世凯九名小妾中其实有三名朝鲜族小妾,尤其是三姨太金氏更被民间传闻是朝鲜皇室的公主,实际上这位金氏根本就不是什么朝鲜公主。

袁世凯的三位朝鲜族姨太太都是他当初在赴朝鲜作为清朝派驻朝鲜的办事大臣在驻扎十二年时所纳妾侍。

年,朝鲜爆发了壬午军乱,当时袁世凯正在养父袁保庆结拜兄弟淮军将领吴长庆幕下做参谋,清廷命吴长庆率军进驻朝鲜平定军乱,于是袁世凯随吴长庆军队进驻朝鲜,袁世凯在朝鲜时期作战勇敢,获得了吴长庆的举荐,由此袁世凯开始在仕途春风得意。

朝鲜壬午军乱主要始于当时的朝鲜高宗李熙生父兴宣大院君李罡应与儿媳朝鲜王妃闵妃之间的争权,李罡应指挥军队哗变夺权,亲清政府的闵妃于是向清政府求助,因此清政府派吴长庆率军进驻朝鲜。

袁世凯正是在此次壬午军乱中直接将大院君李罡应抓了起来,因此很快就平定了朝鲜军乱,所以才获得吴长庆大力保举。

此后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留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此后日本又开始图谋朝鲜,年朝鲜的亲日派也发动了甲申政变,而袁世凯在此期间给予了日本和朝鲜亲日派沉重打击,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护了清朝在朝鲜的宗主权。

因此袁世凯获得李鸿章赏识,在李鸿章的保举之下,在吴长庆率军撤出朝鲜后,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官职地位等同于清朝的三品道员,清廷对袁世凯赋予了极大的权力,命袁世凯在朝鲜强化清朝与其宗藩关系,并且要防止朝鲜独立和日俄两国对朝鲜的窥伺。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当时在朝鲜俨然是太上皇,可以干涉朝鲜内政并左右朝鲜政局,甚至袁世凯还曾在朝鲜谋划废除朝鲜高宗李熙。因此朝鲜很多王公贵族都争相讨好巴结袁世凯。袁世凯所纳的这三名朝鲜侍妾正是这时候朝鲜王公贵族为了讨好他而赠送给他的女人。

袁世凯在17岁时娶了河南沈丘当地土财主家女儿于氏为嫡妻,但于氏家族就是沈丘当地的土财主,家里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氏本人大字不识,也不大懂得封建礼节,因此袁世凯并不是很喜欢她,只与她生下长子袁克定,就不再与她同房。

此后于氏就成为了袁世凯家中主妇“牌位”,空有原配夫人名号,但是袁世凯根本就不想再搭理她。于氏也就等于是进入了丧偶式婚姻。

袁世凯早年在屡试不第,生活破落之时,曾经与一沈姓舞女邂逅,别看沈氏虽然是风尘女子,但是她眼光很好,她认为袁世凯将来必成大器,于氏在袁世凯人生低谷时对他予以经济帮助,因此袁世凯对沈氏极为感激,袁世凯许诺日后飞黄腾达一定要纳其为妾。

后来袁世凯果然获得清廷重用,因此他就直接纳了沈氏为妾,此后沈氏极受袁世凯宠爱也成了袁家的大姨太。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袁世凯隐然拿沈氏当作是嫡妻看待,在袁世凯出使朝鲜期间,嫡妻于氏并没有被袁世凯接过去,被袁世凯带到朝鲜去的正是这位大姨太沈氏,袁世凯在朝鲜期间,他也是命沈氏以夫人自居,可以说沈氏虽没有嫡妻之名分但却有嫡妻之实。

沈氏虽然深得袁世凯喜爱,但她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她身体不好,不能生育,她一生并没有生育过子女,而袁世凯的理想是想让家族人丁兴旺,所以再爱沈氏,她不能生也不行啊。

于是袁世凯在朝鲜期间就纳了三名朝鲜女子为妾,分别就是二姨太吴氏、三姨太金氏和四姨太李氏。

袁世凯这三位朝鲜族侍妾其实没有一位是朝鲜王室的公主,唯一和朝鲜王室沾点边的就是三姨太金氏,但她也不是朝鲜王室后裔,她是朝鲜外交大臣金允植家中的婢女,以血缘关系来算,她算是当时朝鲜王妃闵妃的远房表妹,但血缘关系很远了,否则也不会在金允值家中当婢女。

闵妃和金允植都属力主亲近清政府,依靠清政府的力量来对抗企图侵略朝鲜的日本和沙俄。所以在袁世凯代表清政府驻扎朝鲜期间,他们对袁世凯倍加拉拢。袁世凯虽然在朝鲜有沈氏相伴,但他还是想生孩子。

于是袁世凯就委托与自己关系很好的朝鲜外交大臣金允植帮他寻找朝鲜妹子,金允植回去之后就和闵妃商量。虽然当时朝鲜高宗的父亲兴宣大院君李罡应已经被清政府囚禁于保定,但他们还是怕清政府会释放李罡应回国,所以就想依靠袁世凯让李罡应最好老死在保定别回来了,对袁世凯是有求必应。

金允植和闵妃一商量,那就把金允植家中的婢女金氏献给袁世凯吧。金氏本名叫作金云溪,后来金允植将她改名为金月仙,献给了袁世凯。

但是金允植并没有直接让金云溪嫁给袁世凯,而是先以送给袁世凯婢女伺候其生活起居为由,让袁世凯先看看金云溪能不能让他满意。

就这样金云溪先以使唤丫头的身份伺候袁世凯,结果袁世凯还真就看上她了,于是袁世凯就先上了船,然后觉得满意又补得票,才正式给了金云溪小妾的名分。

可是光金云溪一个人也不能满足袁世凯啊,于是袁世凯又暗示金允植,于是乎金允植又按照第一次的套路又给袁世凯送了两名婢女吴氏和李氏。

看到这里可能都纳闷了,那明明是金云溪先嫁给袁世凯的,为什么她反而是袁世凯的三姨太呢?

袁世凯对待这三名朝鲜侍妾是按照年龄排序,并没有按照进门的先后顺序排序,所以按年龄吴氏比金云溪大,因此她就成了仅次于沈氏的二姨太,而金氏反而成为了三姨太。

也是因为此缘故,金云溪作为三姨太反而先为袁世凯生下了次子袁克文,而二姨太吴氏生的长女袁伯祯年龄反比袁克文要小一点。

而金云溪之所以后来被民间误传为朝鲜公主,还在于她的亲儿子袁克文的宣传,袁克文为了抬高生母家族出身,曾对外称生母金云溪是朝鲜名门望族,也称其他两位朝鲜庶母都是朝鲜的名门望族。

因此在袁克文的吹捧下,再加上民间以讹传讹,于是到了最后老百姓耳中就成了袁世凯三姨太金云溪是朝鲜的公主,是王室后裔。

其实这件事早在《袁世凯家书》中就已经由袁世凯本人证实过,袁世凯在朝鲜时期写给老家二姐的家书中就提到过,他在朝鲜纳了三名婢女做侍妾,明确交代了这三名朝鲜侍妾出身低微,实际就是婢女出身。

而现代学者骆宝善教授通过历史考证,也证实了当时送给袁世凯三名侍妾的朝鲜官员正是当时的朝鲜外交督办金允植。

金云溪嫁给袁世凯当三姨太后,其实并不幸福,她相比于吴氏和李氏,更加有个性,她不像吴氏和李氏那样对袁世凯百依百顺,她经常跟袁世凯发脾气,这让袁世凯比较不喜欢她。

其实金云溪之所以敢经常跟袁世凯发脾气还在于袁世凯的问题,上面说过袁世凯十分宠爱沈氏,但由于沈氏生不出孩子,于是在金云溪给袁世凯生下次子袁克文之后,袁世凯第一时间就把袁克文过继给了沈氏,这等于袁世凯剥夺了金云溪当母亲的权力,袁克文自幼是由沈氏抚育长大,这让金云溪内心十分难过。

而且沈氏担心金云溪从自己手里在抢走袁克文,所以在家中处处压迫金云溪,袁世凯曾让沈氏管教家中一众侍妾,这就相当于让沈氏当了皇后一般,侍妾都由沈氏来管理,那沈氏自然借此机会打击迫害金云溪。

金云溪在袁世凯家中经常受到沈氏殴打,比如让她跪砖头或者把她绑在桌腿上抽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金云溪在袁世凯家中怎么能过得欢乐?

由此金云溪脾气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敏感,她经常对袁世凯发脾气,而袁世凯自知将她的亲儿子从她身边拿走,不让她抚育,让她内心有多么凄怆,也知道沈氏因为袁克文的问题对她不是很友好。

所以每当金云溪发脾气时,袁世凯也都会对她百般忍让,说到这里还是得说说袁世凯的秉性,其实他对妻妾都很不错,他即便再不喜欢嫡妻于氏,也一直没有将于氏赶出袁家门,反而在面子上对她做得很好。

虽然袁世凯十分宠爱大姨太沈氏,但他对其余妾侍也都尽可能做到雨露均沾,他制定了每晚轮流同房的规矩,他每天晚上都会换一房陪侍妾,从不都集中在沈氏一个人身上,这也算没让其他侍妾守活寡。

而对于金云溪,袁世凯也是抱有一定的愧疚,所以他也能对金云溪百般包容,但久而久之袁世凯对金云溪也只剩下忍让了,他对金云溪也是越发不喜爱了。

可以说金云溪对袁世凯也没有太深感情,袁世凯对金云溪也没有太深感情,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袁世凯在年复辟帝制失败后,在全国的一片骂声和护国军讨伐中忧愤成疾,最终因尿毒症去世。而金云溪在袁世凯去世不到百天之后,反而吞金自尽,当时人都认为她是为袁世凯殉情了,其实了解她与袁世凯感情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事,那么金云溪为什么要在袁世凯去世后自尽呢?

其实这主要在于金云溪知道袁世凯如果活着,沈氏看在袁世凯的面上不敢对她太过分,现在袁世凯去世了,她担心的是沈氏会掌管袁世凯的家,这样一来,那自己就生不如死了,所以金云溪想到了自尽。

金云溪在临自尽前,曾把亲生儿子袁克文叫到身边交谈很久,她向袁克文控诉了沈氏对她的种种虐待,但亲生儿子袁克文并不能替她报仇,因为沈氏对袁克文极为溺爱,所以袁克文对沈氏也是非常依赖和孝顺。

因此金云溪在临自尽前对袁克文控诉了沈氏半天就等于白搭了,袁克文除了心疼一下亲妈之外,也没别的可做,让他恨沈氏,去报复沈氏,他也做不出来,也许在袁克文心目中沈氏不是亲妈胜似亲妈。

在袁世凯去世之后,他的长子袁克定就主持了袁家分家,按照袁世凯生前雨露均沾的遗嘱,袁克定将袁世凯的家产平分给了各房姨太太所生的儿子,而各房姨太太也都跟着自己亲生的儿子过日子。

如果金云溪还活到袁克定分家,那她就更加痛苦了,她肯定和沈氏抢不过袁克文,虽然她还为袁世凯生了第三子袁克良,但袁克良为人粗鲁野蛮,既不孝顺还十分荒唐,袁世凯在世时最不喜欢的就是袁克良,经常打骂他是“土匪”,后来袁克良更是患精神分裂导致全身瘫痪,晚年十分凄惨。

所以金云溪如果活到袁克定分家,她从沈氏手里争不过袁克文的话,那她就只能跟着袁克良生活了,她也管不了袁克良,那她的生活可就更加凄惨了。

因此来说金云溪自尽并非是为了袁世凯殉情,而是她担心袁世凯去世后自己的日子更加凄苦难过,于是不如自我了断。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fzfs/11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