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嘤小讲堂第六十七期
从自然界动物的雌雄关系形式探索人类男女关系的合理形式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高级动物,虽然在近几千年逐步建立了人类文明社会,也充分发展了人类在动物性之外的社会性,但究其本质,人类始终是一种动物,不应当也无法脱离动物性。 社会性也是建立在动物性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关于人类社会性生存相处模式的一些探索,可以相当程度地去借鉴一些动物并在此之上结合社会性进行改良、兼容并蓄。 现今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较于以前欺压女性或将女性作为工具的封建社会或奴隶社会,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于男女平等社会的追求,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那么在动物界中,是否也有着可以借鉴的,“男女”平等的模式呢? 下面仅客观讲述几种典型动物的雌雄体的生存和繁殖模式,在之前的小讲堂中讲过,生存和繁殖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企鹅: 企鹅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所有企鹅科的动物统称为企鹅,是不会飞的鸟类。 不同种群的企鹅生活地区都不同,且生存环境可能大相径庭,甚至在沙漠中都有企鹅,但几乎所有企鹅都以海洋动物为食,它们的主食基本上是南极磷虾,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企鹅种群都生活在南半球的沿海地区,并且所有的企鹅都是游泳健将。 大部分的企鹅都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下面以帝企鹅为例讲述繁殖期帝企鹅的繁殖形式。 帝企鹅 帝企鹅是目前已发现的两种完全生活在南极极地的企鹅种类之一,它们的繁殖区域通常在冰陆内部。 帝企鹅的繁殖期是每年一次的,从交配到产卵到孵化,一对企鹅夫妇每次会有一只小企鹅降生。 首先,雄性帝企鹅会从海中来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来到每个种群都会有的固定的一个繁殖区域,所有的繁殖活动会在这个区域内进行。经过短暂的等待后雌性帝企鹅会从海中来到繁殖区域与雄性汇合,每个雌性企鹅都会很快找到自己的配偶。交配之后,雄性帝企鹅会返回海中觅食,直到雌性即将产卵之时,雄性会再一次来到繁殖区域等待雌性产卵,大约在5月份,雌性会产下一枚卵,随后雌性会返回海中,而孵化的艰巨任务,则会交给雄性帝企鹅。 也就是说,在整个繁殖的过程中,雌性帝企鹅只负责产卵,以及小企鹅孵化一段时间之后,雌性帝企鹅会回来接替饿坏了的雄性。 大多数企鹅的繁殖模式都是大同小异的,有区别的仅仅是繁殖地的选择,以及繁殖周期的长度。 大多数的鸟类在求偶阶段都是雄性展示自我吸引雌性,典型的就有孔雀开屏,因此鸟类包括企鹅在内,若冠以人类社会的定义的话,是一种典型的“女尊男卑”,和我们后面要说到的狮子,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类型。 鮟鱇鱼: 在神秘的深海,有着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雌雄动物之间的相处生存方式,和人类同样属于脊索动物门的鮟鱇鱼,其性别间生存方式的不同以及特殊的繁殖方式,也足以让人类大为惊叹。 鮟鱇鱼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所有种的鮟鱇鱼统称为鮟鱇鱼,属于深海鱼类。 鮟鱇鱼 鮟鱇鱼生活在黑暗的深海,其外形大多丑陋不堪,恰恰是这种丑陋不堪的鱼类,它有着独特的吸引其他鱼类靠近的方式,那就是它头部的“灯”。而那特别的灯,并不是本期要讲的内容,我们要讲的是,鮟鱇鱼的不同性别的极为不同的生存方式。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已知的数种鮟鱇鱼种类中,大部分种类的雄性鮟鱇鱼,是“依靠雌性养活的”,这种“养活”方式绝无仅有。一些雄性鮟鱇鱼在出生后就会寻找合适的雌性鮟鱇鱼,在找到后,便直接依附在雌鮟鱇鱼身上——雌性鮟鱇鱼的体型通常要比雄性大许多倍,之后雄性和雌性会合为一体由雌性提供养分,并且雄性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部分会停止生长,到了繁殖季节直接由静脉血进行受精繁殖。 一条雌性鮟鱇鱼身上通常会附着数条雄性鮟鱇鱼。 另外有少数一些种类的鮟鱇鱼不是这样而是由体外受精的。 显然的是,鮟鱇鱼的生存和繁殖方式,与哺乳动物或者是其他鸟类甚至鱼类都是大为不同的,若是由这样的方式形成一个社会体系——也就是说两性中有一方仅仅作为生殖工具,但不需要自行觅食生存。事实上这种形式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上也并不罕见,在早期的封建社会或是奴隶社会中,存在着女性由男性提供生存,仅作为生殖工具存在的区域和时代。、 但显然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毕竟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并不像鮟鱇鱼那样。 狮子 在多数关于非洲大草原的纪录片中,总会或多或少出现非洲狮的身影。 狮子是一种很典型的食肉猫科动物,而猫科和犬科动物,都有人类的好朋友。 狮子,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狮亚属/狮子种,常见的狮子种群有非洲狮和亚洲狮,值得注意的是,美洲狮不属于狮子种,也不属于豹属,而是美洲金猫属/美洲狮种。 狮子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雌雄形态不同的猫科动物——除性器官外,雄狮有环绕脖子的鬃毛而雌狮没有,与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的还有其生活习性,很多猫科动物比如虎或是猎豹,都是独居动物——猎豹有时候会两三只在一起,观测史上最大的一个群体也只有五只。 而狮子,群体数量有时可以达到十数只。一个狮群一般由一只成年雄狮为核心,其他都是雌狮及其幼崽。接下来要说的是狮群最有意思的部分: 通常来说,成年雄狮是一个狮群中地位最高的,也是力量最强的,但是,雄狮几乎不参与狩猎活动,所有的狩猎活动都是由成年雌狮负责的,当获得猎物时,却是雄狮最先享用美餐,最后才是雌狮,显然雌狮地位非常低,这和前文提到的企鹅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存在。 狮群 雄狮负责的,仅仅是在其他单身雄狮来犯时,赶走它们,也就是保住自己的地盘,若是被其他雄狮所取代,那么群体里的幼崽则会被新来的雄狮咬死以使得雌狮再度发情。在保护幼崽和雌狮方面,雄狮还是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其他一些哺乳动物如一些猴或是狼等等,也有着类似狮群这样的体系,但是在寻找食物方面,领头的猴王或是狼王,则不会像雄狮那样只是坐享其成。 类比人类社会,雄狮就像是资本家一般,剥削同类的剩余价值,然而在这样的体系中,被剥削的只有雌性。 海蛞蝓 之前介绍的几种动物都是脊索动物,而海蛞蝓不同。海蛞蝓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后鳃目/裸鳃亚目。 海蛞蝓又称为海兔,其构造和蜗牛近似,可以理解为一种海里的蜗牛。 这种软体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脊索动物一样,也是两性繁殖,但这个两性非常有意思——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这就注定了它们交配方式的不同,其更接近被子植物,但被子植物的不同植株之间需要借助媒介授粉,而海蛞蝓是动物,可以自行交配。 当两只海蛞蝓在繁殖季节相遇时,它们会依靠武力来真正意义上地“一决雌雄”,也就是说,在打斗过程中获胜的一方,可以暂时作为雄性,而败者作为雌性,进行交配。当然,单打独斗的情况相当少见,海蛞蝓通常是成群结队交配的,每一只海蛞蝓在一场交配活动中可以同时扮演雌雄两性,这毕竟还是有些特别的。 叠在一起的海蛞蝓 雌雄同体和无性繁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性繁殖是可以自行繁殖的,但一件很显然的事情就是,无性繁殖在种族的进化和其他一些基于多样性的考虑时,会非常无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科莫多巨蜥,雌性科莫多巨蜥是可以在不存在雄性的时候进行无性繁殖的,而无性繁殖不存在染色体的结合,也就不存在基因链的组合,在对抗一些致病生物时,无性繁殖的后代无法应对不断进化的细菌或病毒,当存在雄性的时候,科莫多巨蜥依然会选择两性繁殖,有性繁殖也是基于混沌学叠加而形成多样性的基础,正如道家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昆虫与节肢动物 最后简单就一些昆虫和节肢动物的雌雄生存模式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是蚂蚁和蜜蜂,蚂蚁和蜜蜂的种群内部关系是类似的,都有一个雌性的蚁后或蜂后,其余蚂蚁或蜜蜂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并且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决定,而蚁后或蜂后则不断繁殖,整个蚂蚁或蜜蜂种群都是由蚁后或蜂后繁殖出来的,包括负责与蚁后或蜂后交配的蚂蚁或蜜蜂,在某个时机,会有一些雌性来到一个新的巢穴成为后,则会形成新的种群。 这样齿轮化的社会模式显然是不适合人类的,人类个体思想非常丰富,在先前的小讲堂提过的“群智”效应,在人类身上很难有表象化的体现。 一些节肢动物如蜘蛛、螳螂等,雌性在与雄性交配之后会将雄性整个吃掉。 螳螂 综上,在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雌雄动物之间的相处方式,其中一些在人类看来是很极端的,但在自然界中,能够将种族延续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现代人类科学技术发达,生存条件相比于动物来说实在是很好,也不断侵占其他物种生存的区域,人口依然不断膨胀。 由此衍生而出的其本质与性别无关的“性别问题”不断出现,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仅有鸟类与哺乳动物的雌雄相处模式可能与人类接近,尤其是鸟类。 男女之间因生理构造的不同,所能做到的事情,必然也是不同的,在现今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所要求的平等不应当是“完全一样”,而是在不同的方面存在不同的性别优势,这种性别优势应当是男女等价的,男性的强壮与理智,女性的坚韧与感性,都应当得以体现。 男性做不到的事情,女性可以做到;女性做不到的事情,男性可以做到。应当是相辅相成,互相补足的生存关系,也是这个社会应当追求的真正平等,而不是完全脱离动物性的,无视生理构造的“平等”。 (动物图片均来自网络) 嘤嘤时间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qxhj/5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叮咚这里有一份寒假学习计划,请注意查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