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时代最扣人心弦又可歌可泣的一幕,要数英国斯科特和挪威阿蒙森冲刺南极点的龙争虎斗了。

先说说斯科特

年7月,英国政府批准皇家地理学会报告,并正式启动国家南极探险计划,这是继詹姆斯·罗斯60年前远征南极后的东山再起。(点击这里查看罗斯的南极之旅)

耗资5万英镑,打造了吨的三桅帆“发现号”,这是第一艘特制的极地科考船。

TheTiscovery

年6月,海军鱼雷中尉罗伯特·斯科特被任命为“发现号”的总指挥。高层一度为探险优先和科考优先、船长本位和科学家本位而争论不休,最终极地教父马克汉姆力排众议,决定斯科特一元化领导,从此他探险、科研一肩挑了。

RobertFalconScott

年8月6日,“发现号”一行59人从怀特岛出发,经开普敦和新西兰驶向南极。

年1月沿罗斯冰架巡逻东行,发现了爱德华七世领地。

2月4日,斯科特乘坐热气球“伊娃号”飞临地面米,成为造访南极天空第一人。此后斯科特回到越冬基地小屋点。

4月23日,太阳沉没极夜降临,“发现号”也被冻在冰天雪地里,为了打破黑暗中的空虚寂寞,船上开展了多种文化娱乐活动,最具创意的是办起图文并茂的《南极时报》月刊。

工作中的斯科特,身后墙上是妻儿照片。

当夏日重返雪原,斯科特率三人小队向南推进,年12月31日到达南纬82度17分,刷新了最南世界纪录。

年1月23日,斯科特在度过第二个冬天后全面启动科学考察,测量了横断山脉、发现南极高原和“干谷”、摸清了克罗齐尔角的帝企鹅栖息地。

年2月14日,“发现号”在前来营救的“早晨号”和“特拉诺瓦号”的帮助下终于挣脱了两年冰封重新回归大海。

discovery-morning-terranova

回国后,斯科特成了家喻户晓的国家英雄,国王爱德华七世在城堡接见他,并被应邀到阿尔伯特音乐厅演讲,头衔也晋升为海军旗舰舰长,各类荣誉纷至沓来。

年12月,斯科特初版的两卷集《发现号之旅》风靡一时。

年9月2日,斯科特在汉普顿皇宫和著名女雕塑家凯瑟琳结为连理,并于次年喜得贵子,达到人生和事业的巅峰。

斯科特和妻子凯瑟琳

但斯科特一直有个未了心愿:在群雄逐鹿稍纵即逝的历史关头争当踏上南极点的第一人。

年9月13日,斯科特发布了他雄心勃勃的再赴南极规划,随后以英镑重金购买量捕鲸船“特拉诺瓦号”,并加强了破冰能力,英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相继出资,成就这次民办公助的盛举。

THETERRANOVA

斯科特也从多名志愿者中选精拔锐,招募了科学家、军官、能工巧匠和水手.....共65人。

年6月15日,“特拉诺瓦号”起航。

10月12日斯科特途径墨尔本,不料收到挪威探险家阿蒙森10月3日从奥斯陆发来的电报,这是一封简介而礼貌的战书:

“请允许我知会你,前进号将开赴南极”

真可谓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两个国家的探险精锐,就这样在广阔的南极狭路相逢了。

再说阿蒙森

阿蒙森是位彪悍勇猛的极地职业探险家,年至年间,曾带领仅6人团队,驾着47吨、13马力的单桅小船“佳阿号”率先打通西北航线。

RoaldAmundsen

阿蒙森原本的计划是:乘坐“前进号”(也译为弗雷姆号),沿袭导师南森的思路重新计算洋流走向,将船冻结在冰上通过北极点。

然而年9月,皮尔里和库克双双宣称已经最先达到北极点,于是阿蒙森决定改变计划,将目标投向尚未拿下的南极点,这种从一个极点跳到另一个极点的大转弯是无人预料的。

为防止消息泄露,阿蒙森甚至将国王和导师南森都蒙在鼓里,因此各种准备工作都只能亲力亲为。

年8月10日,“前进号”带着20人和97条狗驶离奥斯陆。

FRAM前进号

9月6日,到达非洲西海岸后,阿蒙森给国王和南森写信致歉,向船员宣布了变更计划,并让自由选择去留,结果,全体队员选择向南极点进发。

经过公里瞒天过海,“前进号”于年1月14日抵达罗斯冰架的鲸鱼湾,并迅速搭建好小木屋,同时支起15个帐篷,阿蒙森将冰上营地命名为“弗雷姆之家”。

阿蒙森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从2月10日至4月11日,阿蒙森沿着新的线路先后3次启动运输队,每架雪橇配置6条狗、一人押送,把3吨食物、燃料先后存储到南纬80°、81°、82°,并沿途投放干鱼做路标,在3个补给点东西方向4英里处各插上界桩,这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部署,成为来年冲刺南极的生命线。

4月22日,南极开始进入极夜,阿蒙森团队生活却丰富多彩,小木屋能将室温保持在20℃左右,还享受了北欧桑拿浴的奢侈。

9月8日,太阳回归以后,阿蒙森一群人带着90条狗,7只雪橇和90天给养,向南极点进发,但毕竟时令尚早,-60℃的温度又难以忍受,并且罗盘中的酒精也结冰无法工作,7天后只能打道回府,结果损失了几条狗,还有队员冻伤了脚跟。

阿蒙森这一次的抢跑,只为防止森科特的捷足先登,在严重受挫后,阿蒙森一行开始休养生息。

一直到10月20日,队伍精简到5个人,4只雪橇,52条狗和4个月给养,这一次突击,一开始便狂飙猛进,跨过南纬82°后步步为营,在每个纬度设置补给点供回程之需。

12月6日,在翻过爱德华七世高原后,米的顶峰渐入坦途。

12月14日下午3点,5位挪威勇士终于到达了地球的底部轴心—南极点。

他们搭起一座帐篷,命名为“南极之家”,并插上挪威国旗和“前进号”船旗,将南极地区方圆公里命名为哈康七世高原,将经过的山脉命名为毛德皇后山。

12月17日,阿蒙森和伙伴向“南极之家”脱帽告别,踏上返程,在风和日丽中一溜烟回到鲸鱼湾大本营,公里仅用了39天。

年3月7日,阿蒙森从澳大利亚发出电报,人类抵达南极的消息震惊媒体,轰动世界。

回到斯科特这边

当阿蒙森准备奇袭南极的时候,毫不知情的斯科特还在忙着四处演讲和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算在墨尔本收到阿蒙森的电报后,斯科特虽然感到惊诧却不动声色。

年12月29日,“特拉诺瓦号”装载着19匹西伯利亚矮种马、34条狗、3台摩托雪橇,离开新西兰驶向南极。

出师不利遇到风暴后,损失了10吨煤炭、2匹马和不少物资,接着还被浮冰困了21天。

年1月4日,斯科特抵达罗斯岛,并在年落脚的小屋点以北搭建好营房,命名埃文斯角。

为抢在冬季之前铺设沿途补给站,1月26日斯科特启动12人、10架雪橇、8匹马、26条狗、先后建起安全营、基础营,并步步为营向南推进,计划在南纬80°设立最大的“一吨营”。

不料气候异常恶劣,马队几近崩溃,斯科特不忍心看着马匹累死,决定将“一吨营”建在79°29′,和80°目标相差35英里,想不到就此种下祸根。

期间,斯科特的副手坎贝尔还曾和阿蒙森在鲸鱼湾不期而遇,并彼此互访,不过斯科特并未太放在心上。

FRAM号和坎贝尔偶遇

在极地越冬期间,斯科特队伍曾组织过足球赛,摄影家庞廷还用幻灯片的方式给队员们讲述北京和长城的故事。

摄影师庞廷

最大胆的举动是首席科学家威尔逊和两名伙伴破天荒冬季出征公里,历时19天,冒着零下60°严寒探索帝企鹅的生殖奥秘,还用手套包回了3枚珍贵的企鹅蛋。

队员和帝企鹅

10月24日,斯科特向南极点发起冲刺,出动16人中,其中用12人做支援,4人冲击南极点。

可惜出师不利,曾经令阿蒙森生畏的摩托雪橇,早在卸船前便有1台沉入海底,而剩下的两辆也因气缸损坏也抛锚报废,马匹因酷寒和劳累不堪驱使,行进不久后就已全部倒下并被陆续宰杀,狗队则因操练不熟,随着首批4名队员打道回府,斯科特只能依靠人拉雪橇,攀登米高的比德摩尔冰川了。

年1月3日,在距离南极点约公里处,斯科特最后决定威尔逊、奥茨、鲍尔斯、埃德加·埃文斯和他一起冲击南极点。

至此,冲击南极点的突击队变成5人,不仅多了一笔口粮,各种按四人建制准备的资源都需要重新分配了。

1月17日,斯科特一行终于达到南极点,但这里早已不是最圣洁的处女地了,斯科特在竖立的帐篷里发现阿蒙森于33天前留下的便条和给国王哈康七世国王的信。

斯科特队伍发现阿蒙森留下的帐篷

斯科特一行5人在巨大的失落中插上英国国旗,留下几张饱经风霜面容沮丧的合影。

公里的冰雪归程,让身心俱疲的斯科特预感到了不详,满身冻伤和营养匮乏日渐加剧。

2月17日,手部、脑部受伤的埃德加·埃文斯最先倒下,被拉回帐篷后最先死去。

埃德加·埃文斯

3月17日早晨,腿脚已经坏死的奥茨说了句“我出去一下,也许要点时间”,便离开帐篷投入了暴风雪中,他不愿意成为伙伴的拖累而自我了断,这一天恰好是他32岁生日。

奥茨

3月19日,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被连续10天的暴风雪阻挡,身体疲惫到了极致、而粮食和燃料也告罄,三位探险家最后做出选择:在帐篷中从容迎接死亡。

他们争分夺秒给遥远的亲人和朋友写信,留下生命最后时刻的诉说。

斯科特写给凯瑟琳的信中嘱托她要重新开始生活,并教育孩子要热爱自然和历史。

而写给公众的信则作了最后述职,表明绝不懊悔这次远征,英国人展示了顽强耐力、互助精神和一如既往的勇敢面对死亡。

年11月12日,前来搜救的伙伴发现了斯科特的帐篷和遗体,队友们就地放到帐篷覆盖现场,筑起一座冰雪的坟冢,插上雪橇做成的十字架。

虽然斯科特一行历经艰苦跋涉没有成为南极点第一人,但他们确为南极的科考做出重大贡献,就算在倒下的前一刻他们也没有将所采集的17kg重的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这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探险的日记、照片,也都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宝贵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南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科学考察站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阿蒙森VS斯科特南极点争夺战结果分析

极地探险史往期回顾

北极探险史(一)

北极探险史(二)

南极探险路线推荐

年12月南极点远征之旅

年11月独一无二·飞南极之旅

年01月飞·超级南极探索之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qxhj/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