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带你去看看
纪录片作为直接反映我们现实世界的一种电视和电影类型,它们或观察、或参与,或挖掘、或呈现,或赞美、或批判总是力图以一种最真实的方式将我们的历史与当下、人文与科技、自然与都市等话题深度还原于我们的眼前而和其他类型的影片一样,纪录片也少不了音乐来充当调动观众情绪的催化剂 随着画面和主题的变换,纪录片原声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它们可以在大自然面前变得优美细腻,变得大气磅礴也可以在历史长河中变得古朴素雅,变得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在不同文化里融合民族的音乐基因也可以在社会问题上满怀悲悯之情…… 《帝企鹅日记》年 无论你是否跟我一样热爱生命,我都相信,在《帝企鹅日记》打出演职员字幕的时候,你一定也有噙着泪水鼓掌的冲动。 在这部电影里,一向给人滑稽、可爱等印象的帝企鹅为了繁殖表现出了不为人知的坚强。几百公里的长途跋涉、沿路虎视眈眈的天敌、恶劣无常的天气……一切都那么令人沮丧。生命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生命,也从来没有如此有尊严。 《迁徙的鸟》年 每一年秋天,出生不久的北极燕鸥就要离开自己甚至还未熟悉的家乡,跟着亲人们一起飞过大约一万八千公里,到达南极的浮冰区过冬。来年的春天,它们又一定会匆匆启程,飞越非洲西海岸,飞越北大西洋,再度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许许多多类似北极燕鸥的候鸟,来自不同大陆,相聚是为了分开;它们的后代从没有预习,也不用探路,便能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足,最后准确抵达。《鸟的迁徙》讲述的,就是这些候鸟们一次完整的迁徙,一次伟大的飞翔。 《海洋Océans》年 《海洋》是一部值得尊重的电影,这是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继享誉世界的《微观世界》和《迁徙的鸟》之后又一部心血之作,全片投资万美元,拍摄耗时4年半,动用了世界最专业的水下拍摄团队,最终将绚烂多姿的海底世界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一部在视听上几乎无可挑剔的电影,每一格胶片都在标榜着自己华丽背后的昂贵。在中国的影院里能看到这样一部如纯净天籁般的电影,也算是一件幸事了。没有煽情、没有评价、没有解说,雅克呈现的是一个神秘奇幻又惊心动魄,既强大又脆弱的生命世界。 《家园Home》年 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世界五大洲超过个国家同步首映了纪录片《家园》。影片总长分钟,拍摄周期18个月,穿越54个国家,共个拍摄地点,全片采用空中高清摄影,画面纯美而震撼。 人类早已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不能再充当肆意妄为、目光短浅的独裁者,而应该作为地球的管理者,用智慧的远见,与其他所有物种去共同分享、去挽救去持续保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多国家、许多人已经在行动: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风能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重植林木,建立起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减少使用、替代、再用、循环、回收,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 正如《Home》影片最后所传达的信息:“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是继续破坏直至毁灭还是行动起来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答案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轮回Samsara》年 两千多年前的埃及人就已经参透。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死亡是每个人的最后居所。生是暂时的,死是永恒的,死是永生。 两千多年来,追求永生的方式多种多样。埃及人发明了木乃伊,古代人发明了宗教,现代人发明了宗教仪式般的交通、机械化大生产、人类的不同形态和人造人。 从自然到宗教,从宗教到现代生活,Samsara这部没有一句台词、对白或画外音的纪录片呈现了各种追求永生与在地球上永恒存在的镜头。迪拜的通天塔,密宗的坛城,屠宰场里不见血的大开杀戒,快镜头中地铁里不断移动的我们。我们如同地球上的一粒沙子,在精密到类似于仪式式的日常生活中机械运转,匍匐在从曼谷到耶路撒冷,从西藏到欧洲每座城市最高、最宏伟的宗教建筑前面,讲述人类与生俱来的希望。 《海豚湾TheCove》年 如油画般的美景,交杂闪过的暗夜的影,赤色的海水流不尽悲情,海豚甜美和光明的微笑万劫不复。所有的人都会为此而难过。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地球村,没有人知道经济的背后水有多深。这个世界繁盛背后深藏着冷漠,丰饶背后是人性的阴暗,那些美的善的爱的,异化为媒体展现出的镜花水月,一场场痴迷现代人的谎话。一个风光秀丽的美丽海湾,却成了幽深不可测的屠宰场,它太可怕了,可怕到没有七情六欲,没有温情而只有机械。在临近片末的直面屠杀,那些血色成片的漫溢,每年两万三千条生命的丧失,一个明晃晃的噩梦,混着血色。它们尸骨未寒已被打上各种鲸类肉的标签,超市、餐桌乃至中小学的饭堂…… 血色的海豚湾。 这不只是日本人的耻辱。 这是全亚洲,是整个人类的耻辱。 也许我们做不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许我们做不到有那样的财力那样的技术,但,有一天,需要我们为生态为生灵为生命的尊严做一些什么的时候,一颗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心至关重要。 《BBC:非洲Africa》年 在27个国家,跨越16万公里路程后,他们拍下了小时素材,制作出了6个小时的纪录片剧集《非洲》。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有三件事值得一写:爱情、凶杀、战争。用动物的眼睛看世界,非洲这片广袤土地上,这样的题材应有尽有。撒哈拉沙漠、喀拉哈里沙漠、非洲大草原、刚果雨林……面对最严峻的生存环境,所有动物都犹如超级英雄般为生存而战,创造传奇。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带给我们什么?也许是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对野性呼唤的感受,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对足下星球的爱意。此外,我们也能看到榜样与差距。 《喜马拉雅Himalaya》年 “当地文化已像冬雪一样慢慢消融,如果我们并心合力拍摄出这部电影,那么以后我们的子孙就可以通过它了解祖辈曾经有过的生活。”——EricVally(《喜玛拉雅》导演) 《喜玛拉雅》,这部影片无疑是乡愁的产物,无论从拍摄内容还是导演忧伤而带着憧憬的言语中都能见一二。当影片开头那低回萦绕在广漠大原的乐曲如珠玉般滚落耳畔,我的心陡然肃穆起来,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片新的世界——那里有清蓝的天、圣洁的白雪、巍巍的高山、金子般的麦浪,更有那天地之间的生灵——尼泊尔地区的坚韧民族(Dolpo)。他们有凌乱的发辫,古铜的皮肤上燃烧着红色的生命之火,眉间凝聚着铁一样的意志,青白分明的眼肆无忌惮地看着远方的群峦,带着野性十足的自信与勇气。这样的气概,是充斥着钢筋水泥脚手架的都市人无法具备的,因为后者的视线已然被居住环境的失真阻断至一块小小的苑囿里,丧失了与自然相融的壮与美——一种生命的张力。 在这部史诗性作品的末尾,是喇嘛的壁画,上面叙述着这段曲折的岁月——泰乐带领泰生向祭司老友求助,对喇嘛儿子的央求,悬崖的遇险……这个老人是真正的主人公,他的形象是一种对万事不屈服的气魄的化身,进行原始的占卜,迈着坚定的步伐,到最后才不甘地倒下,不是偏执的愚昧,是值得钦佩的勇敢和拗劲、爆发出生命辉煌的原始力量。 而在这无尽的天国之边,又有多少位这样的精神英雄在为了保全原始的生命力不断努力呢?这一切,足以让每个生命力被所谓的文明和科技阉割了的现代人触动到流泪,而且反思的…… 《舌尖上的中国》年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卸下美食节目的身段和姿态,放平视角,展现最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美味,探寻五湖四海的各类食材,捕捉人与自然之间的细微情感。见微知著,温暖人心。 如果说影像是电影的骨架 那么音乐则给了电影灵魂。 电影原声配乐,每日为您呈现 未完待续...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c.com/dqewxtz/3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7部高分治愈系电影,每一部都让你暖心到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