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禽企鹅目鸟类帝企鹅
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forsteri)也称皇帝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物种,一般身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达到厘米,体重可达50千克。其形态特征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鲜黄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帝企鹅在南极严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后代,雌企鹅每次产1枚蛋,雄企鹅孵蛋。雄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摄氏度。 群居性动物。每当恶劣的气候来临,它们会挤在一起防风御寒。可以潜入水底至米,最深的潜水记录甚至可达米。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唯一一种在南极洲的冬季进行繁殖的企鹅。在南极以及周围岛屿都有分布。 成年帝企鹅高达-厘米,重达20-45千克,是体型最大的企鹅。帝企鹅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耳朵后部最深,全身色泽协调。颈部为淡黄色,耳朵的羽毛为鲜黄桔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鳍状肢则是黑色,鸟喙的下方是鲜桔色。雄皇帝企鹅双腿和腹部下方之间有一块布满血管的紫色皮肤的育儿袋,能让蛋在环境温度低达零下40℃的低温中保持在舒适的36℃。小帝企鹅身上的浅灰白色绒羽可御寒防风,但不防水,防水的陵羽要等到它们快成年时才会长出,慢慢替换身上的绒羽,身体下方的绒羽会先掉。 从外观看,各种企鹅都很可爱,形态差不多。但事实上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帝企鹅与皇企鹅常被混为一谈,它们实际是不同的两类。帝企鹅和皇企鹅很相象,它们都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礼服,喙部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黄色羽毛,向下逐渐变淡。不同之处在于,帝企鹅身材比皇企鹅小,耳部是黄色的。 它们身体表面覆盖厚厚羽毛的部分比周围的空气温度要低,酷似穿了一件“冷外套”。红外热成像仪显示,企鹅身体表面平均比周围的温度要低4至6摄氏度。由于企鹅身体覆盖多层隔热的脂肪和羽毛,可以在外围空气温度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保持39摄氏度的体内温度。虽然南极的气温可以低至零下40摄氏度,但是生活在那里的帝企鹅的身体外表面甚至比周围的气温还低。唯一比周围空气温度高的身体部分是眼睛、嘴巴和脚掌,其中只有眼睛部分的温度在冰点之上。 南极企鹅具有适应低温的特殊形态结构和特异生理功能。企鹅身被一层羽毛,仔细看这一层羽毛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细长的管状结构;内层为纤细的绒毛。它们都是良好的绝缘组织,对外能防止冷空气的侵入,对内能阻止热量的散失。绒毛层能吸收并贮存微弱的红外线的能量,作为维持体温、抗御风寒之用。企鹅经常站在寒冷的冰面和雪地上,而企鹅的脚不会冻住要完全归功于企鹅精巧的生理构造,企鹅腿部的动脉能够依照脚部温度调节血液流动,让脚部获得足够的血液,进而让脚部温度比冻结点高出几度。企鹅体内厚厚的脂肪层大约3-4厘米,特别是那些大腹便便的帝企鹅,脂肪更厚,脂肪层是企鹅活动、保持体温和抵抗寒冷的主要能源。企鹅怀卵和孵蛋时,不吃不喝,就是靠消耗自己的脂肪层来维持生命。帝雄企鹅孵蛋时,脂肪层消耗约90%。 南极企鹅喜欢群栖,一群有几百只,几千只,上万只,最多者甚至达10~20多万只。在南极大陆的冰架上,或在南极周围海面的海冰和浮冰上,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的盛况。有时,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面朝一个方向齐步走,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在等待和欢迎远方来客;有时它们排成距离、间隔相等的方队,如同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阵势十分整齐壮观。 帝企鹅是群居动物,无论是觅食和筑巢都聚集成群体。在恶劣天气里企鹅们挤在一起互相保护。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活跃在筑巢区和海洋的觅食区之间。从1月到3月,帝企鹅扩散到海洋,旅游和觅食。据估计,至少有25万只帝企鹅,分布到多达40个独立的南极地区。 在陆地上,帝企鹅或是靠双脚摇摇摆摆行走,或是用腹部紧贴冰面滑行,在南极的冬季来临之前,一般每年的4月至5月间,成年帝企鹅要在南极浮冰区走出50至千米,搬至繁殖区生活。为了抵抗寒冷,帝企鹅群经常要缓慢前行。 帝企鹅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它是唯一一种在南极洲的冬季进行繁殖的企鹅。在野生环境,帝企鹅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个别寿命可达20年。 帝企鹅分布在南极大陆位于南纬66°-78.5°之间的许多地方,例如靠近威德尔海的科茨地和靠近罗斯湾的维多利亚地都有分布。 驰骋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oucongrongc.com/dqefbfw/2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高高手拿棒状物被指出,玩桌游可以满足他
- 下一篇文章: 肥肥胖胖的企鹅来啦,企鹅儿童画画步骤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