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极地”科考活动在世界各国鲜有开展,而“中国青少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将为人类开展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书写历史新篇章。青少年极地科考队在专家带领下,对南极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生物生态、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观察,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变与发展...

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宏伟大陆,世界上最高纬度、最干燥、最寒冷和最洁净的大洲。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幽蓝的冰川、漂浮的冰山、巍峨的雪山、浮冰密布的海峡、晕染的日出和夕阳,还可以看到企鹅、海豹、鲸、贼鸥、信天翁和很多其它动物,以及动物们为了生存而进行搏斗的场面......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其他地方能够拥有如此如梦幻般难忘的景象。这里有着如此多鲜为人知的现象、奇异的生物群落、丰富的资源等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活动介绍

作为地球上人迹最为罕至的原生态大陆,南极每年仅接待数千位游客,而能够在南极大陆展开科考活动的幸运者者则只有几百位。“少年极先锋”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由权威科学机构参与并指导的青少年极地科学考察与能力培养课程。在极地科学家的带领下,青少年不仅能够在南极的旅途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在世所罕见的极地生态环境中,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少年极先锋”是“未来学院——理学院”的核心科学课程之一,涉及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人文科学四大领域的十六个科学方向。“少年极先锋”课程为期六个月,主要内容包括“授课、野外实践、体能集训、极地考察、实验室工作、论文写作与总结”六个部分,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思维、体能以及领导力的培养和锻炼,特别是在全球尺度下,极地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反馈与影响,帮助青少年建立广阔的科学视野,前瞻性的科学思维,全面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最终成长为社会精英迈出关键的一步!

考察行程

考察团将前往南美洲,对阿根廷及位于南极地区的南设得兰群岛及附属海域地进行为期18天的科学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考察阿根廷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情况;考察乌斯怀亚国家地质公园;穿越德雷克海峡,辨识南极特有海鸟;探索南设得兰群岛及附属海域,考察阿德利企鹅和南极企鹅的栖息地,观察海鸥、燕鸥、帝王海鸭、海燕、海豹、海狮、小须鲸和虎鲸等,进行南极海洋温度测量,大气成分及污染物的测量,浮冰污染物和冰下海洋剖面观测,采集南极冰川冰芯样本,并对南极冰川和冰舌特征进行观察和记录。

南极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南极生物资源开发方兴未艾。目前,生物探查已成为南极生物资源研究新热点,并成为各国竞相占有和开发战略资源的重点之一。目前,已知的南极陆地植物有多种、动物多种。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南极陆地上的湖泊中。更为重要的,是南极尚有许多新物种等待我们去发现。南极的极端寒冷环境使南极生物及其多样性与全球其他地区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南极生物的耐寒性,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具有奇特结构或特殊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使南极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极端耐寒生物基因资源库。丰富的南极极端耐寒生物及多样性,为南极生物探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越来越受到科研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在进行南极鱼类研究时,发现了具有商业用途的抗冻糖蛋白,打开了探究南极生物抗寒之谜的大门。这一发现也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公司、药业公司等加入到南极生物探查队伍中来。目前,南极生物探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展对南极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发现新的生物物种及天然活性物质;二是对南极生物的特别适应功能进行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自年至年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20多篇关于南极极端耐寒生物的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其中多数是关于南极细菌、蛋白质、酶等对寒冷适应性的研究;在欧美国家专利中,约个专利与南极生物探查有关。这些南极生物多半来自南冰洋,其他则来自于南极大陆和内陆淡水,其中对南极鱼类和植物的研究成为重点。

  总体来看,对南极生物的探查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原因是对南极生物多样性还缺少系统的认识,特别是绝大多数南极生物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筛选。此外,还需要针对南极生物的特点,开发出新的生物筛选技术。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具备了足够的南极生物物种知识并在生物技术上有所突破,将会有效地降低南极生物开发成本,从而获得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要深入开展南极生物探查工作,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对南极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

植物

  环境条件决定了南极是地球上植物最稀少的地区。南极大陆在南纬66°(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里,平均海拔为米,被一个巨大的冰层所覆盖,素有“寒极”之称,仅有冬、夏两季。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迄今为止,观测到最低气温为摄氏-89.6°。

  南极大陆与世隔绝,陆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即使在短暂的南极夏季,也仅有5%的地区无冰雪覆盖,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由于南极的酷寒、干燥、风大、日照量极少、营养缺乏、生长季节很短等,严重地制约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致使南极基本没有花草树木。在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带及其附近的岛屿上,最常见、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就是地衣和苔藓。目前,南极洲仅发现了多种植物,其中3种为有花的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多种,苔藓多种,藻类多种。

昆虫

  南极地区生长的昆虫种类与数量很少,有原始类型昆虫,对认识节肢动物的起源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鸟类

  南极地区的鸟类全部是海鸟,除不会飞的企鹅外,其他均为飞鸟。在南极繁殖的飞鸟有30余种,其中,只有雪海燕是土著居民,其他均为异洲侨民。南极地区海洋飞鸟的种类稀少,但数量却相当可观,约万只,如果加上企鹅,海鸟总数更是多得惊人,约1.78亿只。据世界著名海鸟学家估算,全世界的海鸟约10亿只之多,南极地区的海鸟约占世界海鸟总数的18%。因此,南极地区堪称为飞鸟天地。该地区的飞鸟,共有33种,其中23种属信天翁类和海燕类,其余为海鸥类。信天翁类有漫游信天翁、黑眉信天翁、灰头信天翁和浅烟灰信天翁,约有万只。海燕类有南部巨海燕、北部巨海燕、南极海燕、开普海燕、蓝海燕、大翅海燕、白头海燕、白颚海燕、威尔逊风暴海燕、灰海燕和南极黑背海燕等19种,约万只。其他有南极贼鸥、大贼鸥、大鞘嘴鸥、小鞘嘴鸥、南极南方鹱、南极管鼻鹱、南极绿鸬鹚等。

  南极飞鸟中个体最大的是漫游信天翁,体重5~6公斤,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飞鸟。其次是南部巨海燕。南部巨海燕和北部巨海燕,它们的体重约4.5公斤,飞行时翅端间距可达2.1米。个体最小的飞鸟是威尔逊风暴海燕,体重仅36克,但飞翔速度极快,抗风能力很强,能在强大的风暴中飞翔,因此而得名。

  这些海洋飞鸟主要以磷虾为食,也食用乌赋和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南大洋海洋生态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哺乳动物

南极是地球上至今唯一没有人类自然永久居住的大陆,因为这个地方常年温度在-60℃到-80℃,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在这片大陆上肆虐。尽管如此,有一些顽强的动物们却选择了这片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这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气温在可怕的-50℃上下徘徊,刚刚回升的太阳光线几乎没有一丝丝暖意。很少有动物能够忍受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可是帝企鹅可以。站在冰封的海面上,它们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暴风雪强大的威力。只有相互挤在一起,它们才能度过冬季寒风刺骨的几个月。它们轮流去抵挡猛烈的寒风。帝企鹅只能生活在这里,因为南极大陆四周被南大洋环绕,没有任何陆地食肉动物能够到达这里。所以与北极动物不同,它们不会受到北极熊的威胁。海面虽然被冰层覆盖。可是有一种海豹——威德尔海豹甚至整个冬天都生活在这里。它们生活在冰面下的海水中,不用惧怕上面肆虐的暴风雪。但它们因为要呼吸,整年的时间都必须接触到空气。它们靠牙齿的力量始终保持着呼吸孔的畅通。只有不停地刮擦冰面才能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但那也意味着牙齿会磨损得很厉害,以至于不能捕猎或很好地吃东西。韦德尔海豹都会很年轻就离开这个世界。

海洋生物

  南极海域的海水温度在-2℃至10℃之间,洋流围绕南极洲从西向东流,由于极地冰盖和海水之间的温差造成洋流的动力很大,在南纬40°到洋流边界,是地球上最强烈的风带。在冬季,太平洋方向南纬65°以南,大西洋方向南纬55°以南的海洋都被冰封,水面以下的温度都会达到0℃以下,但在南美洲沿岸有的地方,由于来自陆地的暖风,可以保持海岸不封冻。

  南极海域的海洋深度在0到米,南极洲南极洋流有千米长,是世界上最长的洋流,流量为1亿3千万立方米/秒,等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总合的倍。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中对南极海域的考察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科学家们从所采集到的数千个样品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以等足类为最多。

  顾名思义,南极海洋生物调查是对南极大陆周围的南大洋冰冷海域进行调查。这个区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独特,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又相当肤浅。年初,科学家在南极附近海域发现了诸多新物种,其中至少有30种海洋生物在生物学界是全新的。科学家们认为,全球持续升温导致南极冰架崩解,从而改变了极地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也导致了许多以前不曾被人类发现的生物物种出现。南极深海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此前对南极海域缺乏生物多样性的猜测。

  有科学家据此认为,南极海域可能是全球所有海洋生物的发源地。甚至有科学家称,南极深海区域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种的摇篮,这里存在着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虽然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生物要耐受寒冷、黑暗和巨大的压力,但是种类繁多远远超出人类原先的预想。

学生培养

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科学家应该具备哪些技能?我们是否能成为科学家?这些问题是否在您的脑海萦绕?科学探索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我们在解析科学学习的过程发现通过科学的过程性技能训练,科学的逻辑思维训练,科学的语言—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能为同学们成为科学家做好基础技能和基础思维的储备,为成为科学家走出最为坚实的一步。

年寒假,南极洲再次向我们招手,少年极先锋们将再次踏上征途,行程三万公里,穿越南极圈,进行为期二十天的南极科学考察!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冰封大地,将青春的萌动和求知的身影长留于冰雪,将壮丽风格与别致情怀铭刻于心底!

课程时间年现在至年至12月20日考察时间年1月26日至2月14日课程地点北京、阿根廷、南极学生年龄

满10岁(.12.30前)

团员选拔

1、体能训练与评估:报名后,参加组委会指定的专门机构的体能测试并进行一系列体能训练,体能测试不合格的同学将由组委会与北京体育大学共同制定专门的体能训练计划,训练达标后方可参加北极考察活动。

2、生活能力考察:报名后,组委会根据同学平时参与活动情况的观察,对同学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在自理、自立、交流、逆商几个方面有明显不足的同学将不能参加北极考察活动。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qiea.com/dqeqxhj/1617.html